Category:

肌膚保養 網路分享


醫師表示,在戶外時,每2-3小時應補擦一次防曬品,每次使用約1枚硬幣大小份量,讓防曬發揮最大功效;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夏日高溫不僅讓人易中暑,炙熱陽光也可能把皮膚曬得又紅又痛。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表示,紫外線是皮膚老化的元凶,它不僅會讓人曬黑、加速皺紋和鬆弛,甚至可能造成DNA損傷,引發皮膚癌。躲在室內或陰天情況下,並不能免除UVA侵襲,唯有養成防曬習慣,才能達到護膚抗老效果。

新科技不只防曬更護膚

黃軒於臉書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表示,別以為陰天或待在室內就安全,UVA還是能穿透雲層、衣物和玻璃,直達真皮層,悄悄破壞膠原蛋白。防曬仍是抗老最佳方式,長期使用「廣譜防曬霜」,不僅能顯著改善皮膚質地、淡化斑點,甚至可撫平細紋,相較於昂貴的醫美,更具CP值。

純物理防曬溫和不刺激

黃軒指出,市面上已出現結合防曬與護膚的產品,例如:SPF50+、PA++++等高係數防曬品,同時添加凝血酸和煙酰胺,可有效阻斷黑色素生成,達到美白淡斑效果。此外,純物理防曬,如氧化鋅、二氧化鈦等,溫和不刺激,不會被皮膚吸收;部分產品更加入神經酰胺、泛醇等修護成分,有助強化肌膚屏障、鎖住水分。

至於如何有效使用曬產品才正確?黃軒建議,每次使用時塗抹足量,約1枚硬幣大小的份量,並於皮膚輕柔均勻推開。外出在戶外時,則應每2-3小時補擦一次,讓防曬發揮最大功效,也別再讓紫外線偷走您的青春!

醫師指出,別以為陰天或待在室內就安全,UVA還是能穿透雲層、衣物和玻璃,直達真皮層,悄悄破壞膠原蛋白;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圖/翻攝自小紅書)

[周刊王CTWANT] 夏天一到,洗臉頻率跟著飆升,但你真的洗對了嗎?很多人以為洗完臉就乾淨,其實錯誤的洗法才是讓膚況變糟的元兇!

不論你是油肌、敏感肌,還是天天化妝防曬,以下這「六大洗臉壞習慣」一定要避開,才能讓保養有效發揮、膚質不失控!

壞習慣1:用冷水洗臉

很多人一到夏天就愛用冷水洗臉,但其實冷水無法有效清除臉上的油脂與髒污,還會讓毛孔緊縮,導致清潔不完全、皮脂囤積!皮膚科醫師建議:洗臉水溫控制在常溫到微溫(約30℃)才是黃金區間。

壞習慣2:洗面乳沒打泡就上臉

泡泡不足會造成清潔力不夠、拉扯肌膚、殘留髒污,建議先將洗面乳充分搓出泡沫後再上臉清潔,才能減少刺激。

壞習慣3:卸妝產品在臉上停留超過1分鐘

時間太久會連皮脂與角質層一併洗掉,導致肌膚變薄、屏障功能下降,越洗越乾、越洗越敏感。

壞習慣4:擦防曬卻沒卸妝

無論是否有上妝,只要擦了防曬,就必須卸妝!防曬成分不易用清水洗淨,長期殘留容易造成毛孔堵塞、黑頭粉刺。

壞習慣5:卸妝不徹底

卸妝不乾淨的殘妝會藏在毛孔內,造成閉鎖性粉刺、痘痘或膚色暗沉,就算是淡妝,也務必要仔細卸除乾淨。

壞習慣6:洗完用毛巾大力擦臉

毛巾上的細菌+摩擦力=隱形傷害!肌膚屏障脆弱時更容易泛紅、長痘,建議改用拋棄式擦臉巾或柔軟面紙「輕壓按乾」臉部水分,減少接觸與摩擦,對敏弱肌也更友善。

皮膚科醫師曝夏天洗臉6大NG行為!冷水洗臉沒用還越洗越油?

(圖/翻攝自小紅書)

後悔沒早點知道!夏天最強『控油技巧』曝光,連瀏海都有得救!

小編私推:Melvita 花妍防護潔面系列+男士油肌洗顏皂,夏日洗臉不踩雷!

洗臉做對了,肌膚才能真正透氣!Melvita今夏全新推出的「花妍防護潔面系列」,延續經典藍瓶的天然花水精華,升級洗卸同步的保養邏輯,讓清潔這一步不只止於潔淨,更同步養膚、防禦。系列主打三大有機花水─大馬士革玫瑰、摩洛哥橙花、日本鹿兒島綠茶,搭配天然保濕因子與益菌生成分,讓洗臉也能變成修護保養的起點。

皮膚科醫師曝夏天洗臉6大NG行為!冷水洗臉沒用還越洗越油?

Melvita新一代花妍防護潔面系列,以經典藍瓶花水為延伸,從卸妝凝膠、潔顏慕斯到清爽凝膠,都能為肌膚注入溫和潔顏力,還原健康理想膚況。(圖/品牌提供)

不論你是偏乾、偏油還是敏弱肌,都能在這系列找到對應肌況的質地,像是「花妍防護卸妝凝膠」一抹轉換三重質地,凝露->油->加水乳化後如絲般滑順,可輕鬆卸除底妝防曬;「花妍防護潔面慕絲」搭配綿密泡沫與益菌生配方,低摩擦卻可高效清潔;而「花妍防護潔面凝膠」則是清爽黏膩肌的首選,洗卸合一、帶走油光與污垢還不緊繃。三款皆通過ECOCERT有機認證、99%以上天然來源成分,無皂鹼、無刺激,敏感肌也能安心用。

皮膚科醫師曝夏天洗臉6大NG行為!冷水洗臉沒用還越洗越油?

Melvita花妍防護卸妝凝膠125ml/1,080元、花妍防護潔面慕斯150ml/1,080元、花妍防護潔面凝膠200ml/1,080元(圖/品牌提供)

而對於男性來說,洗臉也是顧面子的第一道防線,人氣運動營養師Gary推薦的「樟之物語男性活力幻顏精華皂」,就是專為男性油性肌設計的洗顏皂,洗來溫和不刺激,能有效調理T字與額頭出油,徹底潔淨又不乾澀,以簡單親膚配方取代刺激酸類成分,清潔毛孔、平衡肌脂一次到位,還針對中性與乾性膚質推出對應皂款,成分並通過美國AMA與USDA雙重認證,是夏天擺脫油光、回復肌膚自然健康的必備選擇。

皮膚科醫師曝夏天洗臉6大NG行為!冷水洗臉沒用還越洗越油?

人氣運動網紅Gary營養師建議夏天應選擇成份單純的肌膚清潔用品,如洗顏皂就是很好的選擇。(圖/品牌提供)

延伸閱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醫療團隊呼籲,尿毒性搔癢不是小問題,應納入慢性腎臟病及透析患者照護常規。(圖片來源/Unsplash)

對70歲的陳先生而言,週一、三、五的血液透析治療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但最困擾他的不是打針或飲食限制,而是「無法停止的癢」。「最嚴重的時候,一天要抓好幾十次,從手臂到背、到大腿,晚上癢到根本沒辦法睡。」陳先生說,他原以為是皮膚太乾,但擦了乳液也沒用,直到向醫師求助後,才被診斷為「尿毒性搔癢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主治醫師柯玫如表示,這種搔癢常發生在慢性腎臟病患者,可能與體內毒素累積、免疫反應、神經傳導異常與皮膚屏障受損有關。不僅讓病人苦不堪言,也可能與焦慮、憂鬱甚至死亡率升高相關。尿毒性搔癢症的治療方式包括:

● 規律使用高效保濕劑:早晚擦拭保濕乳霜,改善皮膚乾裂與屏障功能。

● 藥物治療:在醫師評估後,開始使用止癢藥物,有助於降低神經傳導相關的癢感。但因腎功能異常,藥物劑量需特別謹慎調整。

● 飲食與透析調整:透過腎臟科醫師調整透析參數,並由衛教師指導飲食,控制磷攝取,減少毒素堆積。

● 紫外線光線治療:可至皮膚科,每週接受2至3次全身性紫外線光線治療,改善慢性發炎與皮膚免疫反應異常。

● 心理支持與睡眠管理:協助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緩解因搔癢引起的情緒與失眠。

三個月後,陳先生的搔癢明顯改善,夜間睡眠恢復穩定,也減少因癢抓傷而反覆感染的風險。

醫療團隊呼籲,尿毒性搔癢不是小問題,應納入慢性腎臟病及透析患者照護常規。透過早期評估、整合性治療與病患教育,可以大幅改善腎友的生活品質與心理健康。

原文作者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皮膚科柯玫如 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台灣第2型糖尿病患者眾多,保守估計超過250萬人,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如果出現頸部或腋下出現黑色絨毛狀斑塊、皮膚增生小肉芽(肉贅)、頸後「水牛肩」等,第2型糖尿病的3大警訊,對此,國內糖尿病權威醫師陳宏麟表示,想確診糖尿病,只需檢測血糖,建議成年人每年固定抽血,瞭解自身血糖變化。

第2型糖尿病常因出現併發症才確診 3項容易被忽略的身體變化別大意

糖尿病為慢性疾病,係因胰臟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或身體細胞無法正確利用胰島素所引起,其中以第2型糖尿病居多,與肥胖、不良飲食及缺乏運動等生活習慣有關,由於發展過程緩慢,不少病友因出現併發症,就醫才確診罹病。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若能及早察覺身體出現與胰島素阻抗相關的警訊,就有機會透過生活方式調整逆轉病情。該文章提出3項容易被忽略的身體變化:

▸頸部或腋下出現黑色絨毛狀斑塊

「黑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常見於頸部、腋下、鼠蹊部等皺摺處,通常暗沉且觸感柔軟。雖不直接由糖尿病引起,但與胰島素阻抗有關,是體內胰島素過量的表現之一。當身體對胰島素反應變差時,胰臟會大量分泌胰島素以維持血糖平衡,而過多胰島素就會促使皮膚細胞過度增生,導致黑斑形成。

▸皮膚增生小肉芽(肉贅)

皮膚贅生物(Skin tags)常出現在頸部、腋下,以及皮膚與衣物摩擦頻繁之處。若近期出現數量異常增加,可能與胰島素阻抗有關。醫學研究發現,胰島素異常,容易刺激細胞生長,進一步誘發皮膚小肉芽。

▸頸後脂肪堆積成「水牛肩」

「水牛肩」係指頸部後方出現脂肪墊或隆起。當身體無法妥善利用胰島素時,容易造成脂肪異常分布,導致部分區域出現脂肪堆積。這也是胰島素阻抗或糖尿病常見的體型變化之一。

「黑色棘皮症」特別注意 醫揭常見部位及好發族群

對於上述3大糖尿病警訊,陳宏麟表示,以「黑色棘皮症」較具參考價值,常見於後頸、腋下、鼠蹊部(大腿內側根部),好發於肥胖者,症狀為外觀色素沈澱、觸感粗糙,且可能產生異味,此時代表體內胰島素產生阻抗,影響胰島素分泌,就應提高警覺,儘速就醫。

至於皮膚增生小肉芽(肉贅)、頸後「水牛肩」,則參考價值較低,陳宏麟提醒,成年人應定期抽血、檢驗血糖,並養成正常飲食、規律運動等習慣,與體重控制,就能大幅降低胰島素阻抗,減低糖尿病風險。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晚餐後血糖總是高?營養師警告「別再吃這些食物」 改吃這類碳水反穩血糖、助眠
·你每天都在吃!食品常見「1成分」恐傷腸、害糖尿病 優格、豆漿中鏢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