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醫療文獻 網路分享


【大紀元2025年10月15日訊】(John Rampton撰文/大紀元記者趙孜濟編譯)每年秋季,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俗稱紅藍卡)的數百萬受益人都有機會把握一項重要的權利。你可以在2025年10月15日至12月7日期間,檢視你的醫療保險覆蓋範圍、比各種較選項,並進行更改——你的決定將於2026年1月1日生效。

這不是繁瑣的官僚手續。參與開放註冊是保障你財務和醫療未來的最關鍵步驟之一。現在投入一點時間,就能避免高額的意外支出,保留與信任的醫生的聯繫和藥物的使用權,並確保安心。

本文將介紹2025年有哪些新變化、其重要性,以及如何使用一個分步清單來做出正確選擇。

為什麼開放註冊對退休人員意義重大

在退休後,醫療保健是最重要——也是最昂貴——的支出部分之一。根據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2025年退休醫療支出估算報告,一名2025年退休的65歲老人,在整個退休期的醫療支出約為17.25萬美元,而2024年為16.5萬美元。

好消息是?Medicare開放註冊期是確保你的計劃仍滿足你需求的時間。雖然「設定後就忘掉它」的做法聽起來方便,但由於計劃每年都會變化,這樣做可能會適得其反。

• 保費會波動:你去年支付的金額可能與明年應付的不一樣多。
• 醫生網絡會變化:如果計劃的網絡改變,你可能失去看診權。
• 藥物目錄更新:藥物級別可能改變,甚至某些藥品可能被移除。

如果你積極檢視保險,可以:

• 避免意外開支:更換藥物計劃可節省數千美元。
• 保持就醫渠道:確認你的醫生仍在網絡中可避免額外帳單。
• 優化福利:牙科、視力及健身福利常在Medicare Advantage計劃中增刪。

你的目標並非找到「完美計劃」,而是做個明智消費者,選擇適合自己預算和健康需求的方案。

2025年的關鍵數據

為了理解這些細節,我們來看看將影響你Medicare理賠的關鍵數字:

• 開放註冊日期:2025年10月15日至12月7日,變更將於2026年1月1日生效。
• Medicare B部分(Part B)保費:預計2025年標準月保費為185美元(2024年為174.70美元)。
• Medicare B部分免賠額:2025年年免賠額為257美元,在Medicare開始支付前,門診和看診等服務需自付。
• D部分(Part D)保費:根據美國醫療保險與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平均D部分保費預計從53.95美元降至46.50美元。下降部分歸功於「Part D保費穩定計劃」及《降低通貨膨脹法案》(IRA)。

這些數據固然重要,但開放註冊的真正價值在於,你所選保險計劃的變更如何影響你個人的具體情況。

開放註冊期間可做的選擇

• 保留現有計劃:若滿意當前保險並已檢視年度變更通知(ANOC),可不做任何變更,系統將自動續約。
• 從傳統Medicare(Original Medicare)轉為Medicare Advantage計劃:可選擇C部分(Part C)計劃,結合A部分(Part A)、B部分,並常附加D部分(處方藥)及其它額外福利。
• 在各Medicare Advantage計劃之間轉換。
• 加入、轉換或取消D部分藥物計劃。

對於Medicare Advantage成員,另有1月1日至3月31日的註冊期,但主要決策應在秋季完成。

2025年值得注意的變化

不要假定今年的計劃與明年相同。年度變更通知(ANOC)是最關鍵的文件,詳細說明計劃明年的所有變化。重點關注:

• 保費和免賠額的變動:由於B部分保費的上升,你的社會保障(Social Security)扣款將受到影響。你的預算應將這一變化納入考慮。

• D部分趨勢:然全國性的D部分保費可能呈下降趨勢,但最重要的仍是你個人保險計劃的保費與藥品清單。如果某項高價藥物仍被納入藥品清單,即使保費略有上升,你仍可能因此受益。

• 計劃規則與網絡:這正是多數人容易忽略的地方。一項保險計劃的名稱和保費可能未變,但其醫療提供者網絡、藥物層級或使用規則卻可能調整。「事前授權」(Prior authorization)指的是,醫生必須獲得保險批准才能提供某些醫療服務或藥物;而「階段性治療」(step therapy)則要求你先嘗試價格較低的藥物——即「第一階段」——保險公司才會支付更昂貴藥物的費用。

• 星級評估:CMS依據質量和用戶體驗為計劃打1–5星。高星級通常表示質量較好,但仍需確保涵蓋你特定的醫生和藥物。

實用的10步清單

在12月7日截止日期前,請按照以下簡明且可操作的清單操作,確保不遺漏任何事項。

• 檢視ANOC。
• 列出藥物清單(含名稱、劑量、頻率)。
• 檢查醫生和醫院是否仍在網絡中。
• 計算總支出(保費、免賠額、共付額)。
• 注意新規則(事前授權、階段性治療)。
• 使用Medicare計劃查找器比較費用。
• 探索經濟援助(如Extra Help、Medicare Savings Program)。
• 規劃未來醫療(如計劃手術或新處方)。
• 標記截止日期(2025年12月7日)。
• 保存文件(ANOC和確認編號)。

節省費用的策略

Medicare體系看起來可能很複雜,但你可以採用幾種簡單明瞭的策略,來確保你的退休生活在財務上保持穩定。

• 優先考慮藥物目錄:若需昂貴處方,按藥物覆蓋率選計劃。
• 使用90天(進口僅限90天用量的處方藥物)或郵寄藥物服務:長期處方成本更低。
• 申請補助:低收入退休者可通過Extra Help或Medicare Savings Program減輕負擔。
• 比較Medigap與Advantage:Medigap自付較可預測且提供更廣泛的醫生選擇;Advantage保費較低但限制多。

展望2025年之後

Medicare的規則與福利持續演變。《降低通脹法案》下的藥價上限與價格談判仍在逐步實施。未來幾年退休者需以不同方式管理藥品支出。
因此,每年重新檢視保險尤為重要。請記住,2025年適用的計劃,到2026年可能不再理想。

原文刊於Due博客網站,授權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轉載:Medicare Open Enrollment 2025: What Retirees Need to Know」。

《大紀元時報》版權所有©2025。本文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和主張,內容僅作一般資訊參考用,沒有任何推薦或招攬之用意。大紀元不提供投資、稅務、法律、財務規劃、房地產規劃或其它個人理財的建議。大紀元不擔保文章內容的準確性或時效性。

責任編輯:韓玉#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雲林縣衛生局將偏鄉醫療照護專案延伸至水林,由北港媽祖醫院提供一條龍式的醫療服務。(記者李文德攝)

〔記者李文德/雲林報導〕健保署公告雲林縣有13鄉鎮被列為醫療不足區,其中有3鄉鎮更列資源缺乏,水林鄉在其中之列。為挹注偏鄉資源,縣府今(16)日啟動偏鄉醫療照護專案,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北港醫院(北港媽祖醫院)醫療團隊進駐水林鄉番薯會社,讓海線偏鄉民眾獲得更完善的醫療健康照護。

雲林縣衛生局指出,目前縣內執業的西醫醫師共960人,每萬人口醫師比為14.7人,低於全國平均。健保署更將13鄉鎮列為醫療資源不足地區,其中大埤、元長、水林鄉的醫師比更是低於2.5人,為缺乏地區,凸顯醫療資源不足且不均困境。

局長曾春美表示,去(2024)年起推動「偏鄉醫療照護專案」,首站針對偏遠山區古坑草嶺、石壁、樟湖地區,由轄內6大急救責任醫院設立假日醫療站,並由台大雲林及成大斗六分院辦理巡迴醫療及全人健康照護加值方案,推動1年多來,已服務超過500名當地民眾,也藉此揪出逾10名癌症患者。

曾春美表示,因水林鄉醫療不足,醫師比僅有2.3人,考量鄉內5家基層診所集中於水南村及水北村,尤其蕃薯、松北等南7村並無醫療診所,因此與北港媽祖醫院合作,將醫療照護專案觸手延伸至水林鄉蕃薯會社。

北港媽祖醫院院長吳錫金指出,整合醫師、藥師、護理師、營養師、心理師等專業團隊,從身體健康、心理支持到生活協助,將提供一條龍、不中斷照護,每周三下午當地有1名醫師看診,更安排實地訪視,提供整合性健康服務。

縣長張麗善表示,水林長者人口比例28.5%,是全縣第二老鄉鎮且是醫療缺乏地區,期望透過照護專案加入,成為偏鄉醫療後盾,未來將持續針對其餘2醫療缺乏區規劃照護專案,逐步健全醫療服務網。

雲林縣衛生局將偏鄉醫療照護專案延伸至水林,由北港媽祖醫院提供一條龍式的醫療服務。(記者李文德攝)

水林鄉被列為醫療缺乏地區,每萬人的醫師比僅有2.3人,縣府即日起推動偏鄉醫療照護專案,盼健全健康醫療網。(記者李文德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圖說: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教學部部長廖家德,帶領團隊推動HIScopilot、A+巡房大聯盟等AI應用方案,整合智能決策、病人照護與教學發展,為臨床智慧醫療樹立標竿。

在疫情期間,臺灣各大醫院面臨人力吃緊、醫護過勞的挑戰。當多數醫院忙著升級硬體、強化防疫時,奇美醫院卻選擇走一條「以人為本」的智慧化道路,透過AI,讓醫療更有溫度。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教學部部長廖家德指出:「疫情那幾年,醫護人員的疲勞幾乎到了臨界點,我們開始思考,AI除了能提升效率外,能不能真正減輕臨床醫護的負擔?」於是,奇美醫院「以病人為中心,以同仁為優先」,跨職類共創出「A+臨床智慧導航(HIS Copilot跟A+巡房大聯盟)」。

以同仁為優先:從「痛點」出發的AI革命

在傳統醫院裡,醫師、護理師、藥師、營養師常各自使用不同資訊系統,資料無法整合,光是開啟病歷、查找檢查報告就要花上好幾分鐘。奇美醫院選擇跳脫這種「系統孤島」,打造出能在3秒內整合15個核心子系統的智慧平臺。
「我們的AI系統不是完全外包給外部廠商做的,而是由內部資訊人員、醫師、護理師、藥師等同仁親自參與發想。」廖家德強調,「這樣開發出來的工具,才能真正符合現場需求。」
只要打開「A+臨床智慧導航」,病人的完整病況、檢驗結果、影像報告、治療建議一目了然。AI更能協助摘要病摘、建議後續處置計畫,讓醫護在短時間內掌握病情全貌。

減少文書、增加關懷:AI幫醫護「準時下班」

「很多同仁一開始對AI抱持懷疑,怕效率提升了,工作反而變多。」廖家德說,「但當他們發現AI幫他們省下盯螢幕、打鍵盤、翻找資料的時間,能多陪病人聊幾句、準時下班時,態度就完全改變了。」
奇美醫院發展AI數位工具的目標十分明確:就是降低醫護同仁的工作負荷,避免職業倦怠,提升醫療系統的韌性。根據奇美醫院內部數據,導入AI後,醫師病歷撰寫時間減少 75%(從60分鐘降至15分鐘),護理交班時間縮短50%,藥師每日服務病人數從15人增加到30人,營養師每日節省 200多分鐘作業時間。而這些時間,最終都回到了病人身上,讓病人可以獲得更完善的照護,也讓醫護人員重拾服務的初心。
這套臨床智慧導航系統目前每月使用量超過10萬人次,醫護滲透率達80%,護理人員離職率僅5.6%,不到全國平均的一半。
「我們的初衷很單純,就是讓大家過得好。」廖家德說,「只要同仁留下來,醫療品質自然會提升。」

(相關報導:
AI醫療大獎》可攜式醫療再進化:「醫咖go」把診間裝進皮箱,把醫師帶進社區

更多文章

智慧整合:讓專業團隊「無縫協作」

「A+臨床智慧導航」不僅是單一工具,而是一個多職類的整合平臺。AI能同時協助醫師判斷風險、支援藥師檢測用藥安全、協助營養師掌握最佳衛教內容。
以加護病房智慧巡房系統為例,過去醫護查房要手動查閱多個系統,準備時間動輒半小時,如今透過AI一站式整合,只需10分鐘即可完成完整病人評估,效率提升67%,重症照護決策準確率也提高35%。在藥物安全監控部分,AI能自動偵測過量、交互作用等九大類藥物風險,藥物不良事件減少約30%。
甚至在醫學教育上,AI也扮演重要角色。它能將臨床案例自動轉換為教學題目,醫學生可即時練習模擬國考題,真正實現「床邊即考場」的教學模式,學員專科模擬考通過率從70%提升至85%。

圖說:廖部長提到,未來奇美規劃AI不只成為醫師有效工作工具,更會是醫師職涯規劃、進修建議等等的重要夥伴。

圖說:廖部長提到,未來奇美規劃AI不只成為醫師有效工作工具,更會是醫師職涯規劃、進修建議等等的重要夥伴。

更多新聞請搜尋風傳媒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台灣醫療實力享譽國際,不過,高階醫材與智慧醫療領域急需具備跨領域整合能力、熟悉醫材法規與認證以及海外行銷通路人才。因此,明志科技大學以獨特的產學模式,為台灣培育關鍵的下一代智慧醫療尖兵。

2018年,明志科大成立智慧醫療研究中心,以專精的工程領域,結合台塑集團的長庚醫療體系,打造跨醫學與工程領域的研究平台。明志生醫暨醫材博士學程主任兼智慧醫療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炳宜認為,下個十年是AI和生技產業蓬勃發展的時代,中心的研究不僅符合趨勢,也是明志邁向產學研發型大學的關鍵布局之一。 

明志的智慧醫療研究中心目前聚焦在輔具、植入醫材、快篩與智慧照護等領域,與產業緊密合作同時培育人才,開發出多項已商品化的醫材,像是溼熱敷背心與台塑生醫合作,導入長庚養生村服務長者,也已在市面上販售;人工合成骨粉與椎間融合器將和生技公司攜手,目標申請美國FDA認證。 

明志科大師生合作研發人工合成骨粉與椎間融合器。

這些成果非一朝一夕實現,陳炳宜認為,讓學生所學有一個明確的出海口相當重要。因此,明志的生醫暨醫材博士學程的學生,就學期間即完整參與開發和商品化流程,像是研發人工骨粉時,學生從材料3D列印開始,經歷生物力學測試、細胞與動物實驗,一步步邁向生技法規認證和商業模式。過程中強化了學生三大能力包括前端的材料科學與工程設計、生物相容性驗證與法規認證以及創業思維。他提及一位從物理背景跨入醫療領域的學生取得博士學位後,目前在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正準備創業當CEO。

明志智慧醫療研究中心開發可攜式生醫檢測晶片,朝向預防醫學與精準醫療發展。

明志智慧醫療研究中心開發可攜式生醫檢測晶片,朝向預防醫學與精準醫療發展。

台灣發展智慧醫療產業的國際人才庫 

此外,博士班招收多位優秀國際生,陳炳宜表示,國際生畢業後,可選擇留台協助海外市場開拓,或是返回母國傳承經驗,成為台灣技術輸出與合作的重要橋樑。他坦言,許多技術都是從這裡研發,但透過合作企業推向國際市場,中心在幕後扮演關鍵研發與人才培育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