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醫療文獻 網路分享


2025.07.10 16:55 臺北時間

時事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近日在臉書分享一段出國驚魂記。讓她讚嘆台灣醫療真的很棒。(翻攝自陳欣湄。家醫科女醫師日常臉書)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近日在臉書分享一段出國驚魂記。讓她讚嘆台灣醫療真的很棒。(翻攝自陳欣湄。家醫科女醫師日常臉書)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近日在臉書分享一段出國驚魂記。她日前帶著兒子前往新加坡旅遊,未料兒子在飯店泳池戲水時不慎摔倒,下巴撞地受傷,傷口長達3至5公分,緊急送醫縫合,雖無大礙,但醫療帳單金額卻高達1.3萬新幣(約新台幣29.7萬元),讓她忍不住倒抽一口氣,也讓她更加感念台灣的醫療環境。

陳欣湄昨(9日)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這趟出國原本只是輕鬆旅遊與進修行程,沒想到突如其來的意外,讓她措手不及。她回憶,兒子當時剛從泳池上岸,身上包著毛巾,疑似踩到毛巾重心不穩,雙手來不及撐地,整個人跌倒、下巴著地,傷口裂開、鮮血直流。

她立刻為孩子簡單包紮,並送往當地醫院急救。由於傷口在臉上,她希望能妥善處理、不留疤痕,剛好在新加坡有人脈,便找來整形外科醫師進行縫合手術,包含上麻醉、縫針等處理。但看到最後帳單金額竟高達1.3萬新幣,讓她當場驚呼:「我真的倒抽一口氣!」

這次經驗也讓她有感而發,坦言醫療真正的價值不在於幾針縫線或藥物費用,而是來自醫師的經驗與技術。她感嘆,「台灣的醫療真的很棒」,呼籲民眾要更加珍惜,「至少對醫護人員多一點友善與尊重」。

更新時間|2025.07.10 16:55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7/10 11:05(7/10 11:40 更新)



嘉仕美診所院長李進良(本名李晉良)。(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林長順台北10日電)檢警偵辦犯罪集團非法進口醫療器材案7日展開搜索約談行動。媒體報導嘉仕美診所及院長李晉良涉案。李晉良今天委託律師向媒體及2名記者提起民事訴訟,求償新台幣5000萬元。

嘉仕美診所和院長李進良(本名李晉良),是透過律師許英傑發表聲明。

聲明指出,嘉仕美診所是鳳凰電波原廠正式認證的合法醫療機構,所有儀器與探頭皆由原廠合法取得,並持有完整發票與憑證可供查驗,相關醫療行為亦均依法執行。

聲明表示,聯合報及其所屬張姓、李姓記者於未經任何查證情況下,於7月7日晚間7時07分刊出嚴重失真的報導,報導內容所載「偵辦單位」、「日期」、「涉案事實」等皆與事實不符,通篇為惡意杜撰,明顯違反新聞查證義務與倫理,已非單純失職,且動機可議,並產生誤導、抹黑嘉仕美診所及李晉良名譽的嚴重結果。

聲明指出,報導刊出後,因嘉仕美診所及李晉良院長具醫界高度知名度,引發媒體及社群大量關注與報導,對其名譽造成極大損害,並嚴重破壞醫病之間原有信賴關係,影響深遠。

聲明表示,嘉仕美診所及李晉良已委託律師,將對聯合報及張姓、李姓記者正式提起民事訴訟,請求5000萬元損害賠償,並將視其情節,進一步提起刑事誹謗、加重誹謗與妨害名譽等告訴,依法嚴正追究責任,絕不寬貸。

黃姓男子等人組非法醫美犯罪集團自中國等處進口不法醫美器材並租借給醫美診所,台北地檢署7日指揮刑事局等單位發動搜索行動,並拘提黃男等12名嫌犯偵辦。

聯合報張姓、李姓記者報導,黃男等人未經許可,低價輸入鳳凰電波醫療器材,賣給知名「嘉仕美」等醫美診所,診所再以每針10萬元高價探頭,替客人施打,可怕的是,探頭還重複使用,從中謀取暴利,辦案人員搜索約談李晉良等人到案。(編輯:方沛清)114071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長佳智能(6841)9日宣布,該公司與子公司長穎科技共同研發的芮妮絲生髮帽,獲得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通知取得醫療器材認證,成功建構養髮科技平台,未來將再申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證,以生髮科技進軍國際市場,


總計長佳智能至今已取得49張國內外醫材許可,其中包括13張美國FDA、20張台灣TFDA、五張泰國、五張馬來西亞、五張越南、與一張新加坡的許可證,而芮妮絲生髮帽更是長佳智能跨入醫療器材硬體生產與銷售的第一張證。






據統計全球約有 16億人正受雄性禿的困擾,台灣每五人就有一人面臨掉髮問題,30歲以上男性掉髮比例更高達40%。2023年全球掉髮治療市場規模已達 87億美元,預計2028年將成長至 137億美元以上。


長佳智能表示,傳統治療最常見的方法有口服藥物(如柔沛、適尿通)、外用藥物(如落建Minoxidil)與毛囊移植(植髮),近幾年則有運用低能量雷射光生髮帽的出現。芮妮絲生髮帽與傳統生髮帽不同,它的光源採用台灣宏齊最新的陶瓷封裝技術,相較於傳統塑膠封裝有更強大的效能、更優異的散熱能力、與更長的壽命。


長佳智能表示,芮妮絲生髮帽也首創結合660nm低能量雷射光與830nmLED紅光兩種光源,660nm低能量雷射光能夠穿透頭皮表層,活化毛囊細胞粒線體、促進幹細胞增殖、與延長毛囊生長期;830nmLED紅光則具有較深的穿透能力,對毛囊的深層結構產生影響,能改善頭皮微循環,減少炎症與氧化壓力。芮妮絲生髮帽經嘉南藥理大學人體臨床試驗顯示,在短短兩個月內,頭髮直徑、髮量與黑色素就都呈現明顯的改善。


長佳智能除了這次推出的生髮帽以外,結合先前已上市的鹿茸外泌體養髮液,以及即將推出的頭皮導入儀與人工智能APP智養髮軟體等養髮四寶,建構出多元且完善的生髮科技平台,預計在今年7月23至27日的亞洲美容保養與生技保健大展中首次完整展出。


長佳智能今年以來除了繼續在醫療人工智能上屢獲佳績外,其在人工智能上的技術能力與能量也已外溢至醫療相關硬體設備。與群聯科技合資成立的長聯科技預計今年9月推出生成式AI照護機器人原型機,並已承諾作為多家醫療院所申請健康台灣深耕計畫的協力廠商。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隨著科技進步和醫療需求變化,遠距醫療蓬勃發展,行動醫療推車(Telemedicine Cart)也成為不可或缺的利器,尤其在神經照護領域,更展現出其獨特的價值。行動醫療推車整合了視訊會議、醫療設備和電子病歷等功能,讓醫療專業人員得以跨越地理限制,提供即時且高品質的遠距診斷和治療。本文將深入探討神經照護領域行動醫療推車的三大採購方案,並分析其優缺點,協助醫療機構做出最佳選擇。

方案一:行動推車—靈活高效的首選

行動推車是目前市占率最高的類型,約佔 65%,其高機動性和廣泛適用性使其成為醫院和診所的理想選擇,尤其在急診科更是不可或缺。這些推車配備了整合式攝影機系統、醫療設備和運算單元,提供無縫的遠距溝通。在 COVID-19 疫情期間,行動推車的需求激增,僅在 2020 年至 2023 年間,美國就部署了超過 30,000 台行動裝置。其便攜性和與視訊會議軟體的相容性,使其成為多專科使用的理想選擇。

優點:

  • 高機動性:方便在不同科室和病房間移動,適用於各種場景。
  • 多功能性:可整合多種醫療設備,滿足不同診療需求。
  • 易於部署:快速安裝和設定,縮短上線時間。

缺點:

  • 設備整合複雜度:需考量不同設備間的相容性和整合性。
  • 穩定性:移動過程中可能影響網路連線和設備穩定性。
  • 成本:相較於固定式推車,行動推車的價格可能更高。

方案二:整合式推車—遠距診斷的全能助手

整合式推車約佔市場的 15%,其特色在於內建診斷工具,例如心電圖、數位聽診器和耳鏡等,讓醫療專業人員可以遠距進行更全面的檢查。這類推車在偏鄉醫療機構和遠距醫療站點尤其受到青睞,因為它們可以遠距提供完整的醫療功能。整合式推車在亞太地區的遠距加護病房模式中也越來越普及,過去兩年中,印度和東南亞部署了超過 5,000 台整合式推車。

優點:

  • 功能全面:整合多種診斷工具,提升遠距診療的完整性。
  • 適用於資源有限地區:為偏鄉地區提供更完善的醫療服務。
  • 提升診斷效率:減少轉診和等待時間,加速診斷流程。

缺點:

  • 成本高昂:整合多種設備導致價格較高。
  • 技術複雜度: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操作和維護。
  • 設備更新換代:醫療科技日新月異,設備更新換代速度快,需考量長期成本。

方案三:固定式推車—穩定可靠的專業之選

固定式推車約佔市場的 20%,通常用於加護病房和專科治療室等固定場所。它們提供穩定的平台、大型顯示器和備用電源系統。歐洲一家加護病房可能就配置超過 10 台固定式遠距醫療推車。由於其堅固的結構和與醫院資訊系統的固定連線,這類推車在神經科和腫瘤科的使用率也日益增長。

優點:

  • 穩定性高:固定位置確保網路連線和設備穩定性。
  • 螢幕顯示清晰:大型顯示器提供更佳的影像品質,方便觀察病情。
  • 適用於複雜診療:適合需要長時間監測和治療的病患。

缺點:

  • 移動性受限:無法在不同科室和病房間移動。
  • 空間需求:需要更大的空間來放置和使用。
  • 功能擴充性:相較於其他類型推車,功能擴充性較低。

神經照護行動醫療推車採購建議

選擇適合的行動醫療推車,需考量以下因素:

科室需求:

不同科室的診療需求不同,例如神經內科需要高畫質影像傳輸和腦波監測功能,而精神科則更注重隱私和安全性。

預算:

不同類型推車的價格差異很大,需根據預算做出選擇。

技術支援:

選擇信譽良好且提供完善售後服務的廠商。

未來發展:

考量未來醫療科技發展趨勢,選擇具有擴充性和升級空間的推車。

總結:

行動醫療推車在神經照護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不同類型的推車各有優缺點,醫療機構應根據自身需求和預算,選擇最合適的方案。隨著技術的持續發展,相信未來行動醫療推車將在神經照護領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為患者帶來更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

Newsflash | Powered by GeneOnline AI
原始資料來源:GO-AI-7號機 Tue, 08 Jul 2025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美國幾個主要的醫療組織週一聯手把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和現任美國總統川普的盟友、衛生部長羅伯特·F·肯尼迪告上法院,原因是他決定把COVID-19疫苗從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給健康兒童和孕婦的接種計畫中移除。

這些醫療團體包括美國兒科學會、美國內科醫師學會、美國公共衛生協會和美國傳染病學會,他們在訴狀中表示,這項政策完全缺乏科學根據,會讓兒童和孕婦面臨「嚴重且立即的健康風險」,不僅可能感染可預防的疾病,還可能造成長期傷害甚至死亡。

原告指控肯尼迪試圖摧毀國會授權、長期以來仰賴科學證據維護公共健康的疫苗制度,這套制度幫助美國避免了無數人命損失。除了撤下疫苗建議,肯尼迪還一口氣開除CDC負責疫苗政策的17位專家,改由7名新人接任,其中一些人過去就主張反對疫苗。

截至目前,HHS尚未針對這起訴訟發表任何回應。肯尼迪長期對疫苗安全提出質疑,這次政策變動也讓許多醫療專業團體和公共衛生專家感到震驚與憂心。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焦點時報/記者林明佑報導】2025年台灣耳科醫學會年會暨國際研討會,5日於彰化基督教醫院國際培訓中心隆重登場。本次盛會集結來自日本、韓國、越南、泰國等國的傑出耳科專家,以及台灣近55位講師與座長以及聽力師共同探討耳科新知、耳部手術、人工電子耳及數位聽力照護等主題,引領電子耳照護與聽力醫學邁向新境界,為台灣耳科醫療注入嶄新動能。

彰基電子耳基金補足健保醫療落差 照顧更多聽障患者

彰化基督教醫院總院長陳穆寬教授表示,作為雲林、彰化、南投地區唯一的醫學中心,彰基不僅肩負救人使命,也承擔醫學研究與教育重任。本次國際耳科研討會匯集來自全球9個國家的專家學者,深入探討耳部疾病的多元面向,包括新生兒聽力篩檢、人工電子耳植入、暈眩症以及聽神經瘤等。陳總院長強調,彰基將持續致力於提升耳科診療技術,提供患者最優質的醫療服務,並推動相關研究發展,為民眾健康貢獻最大心力。

彰基電子耳基金補足健保醫療落差 照顧更多聽障患者

2023年7月起,健保署開放補助18歲以下、雙耳極重度聽損(優耳聽力閾值 > 90 分貝)兒童進行雙側電子耳植入手術,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因不符資格或費用差額問題,難以獲得完整治療。因此,彰基於同年成立「彰基電子耳基金會」,緣起於一位罹患白血病、突發雙耳聽損的年輕患者,在總院長陳穆寬教授的關懷下,啟發出一項照顧更多族群的行動。該基金會針對65歲以下、但未符合健保補助資格的病人,經過醫療團隊評估與社工諮詢後,協助其申請費用補助,讓患者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完成手術與復健,重返「聽見美好」的世界。

耳科主任許慶輝醫師指出:彰基在陳穆寬總院長的帶領下,不僅成立了人工電子耳基金,並在過去兩年成功完成9例植入手術,醫院在耳科領域的進步有目共睹。他期盼未來能持續推動國內外的合作與創新,為患者帶來更完善的醫療服務。

自2012年起,衛福部全面推動新生兒聽力篩檢公費補助計畫,期望透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改善嬰幼兒聽力障礙對語言與社會發展的影響。彰基早在政府推動前,即參與相關先驅計畫,長年推廣聽篩服務至中部地區,並以「一站式聽篩服務」與高準確率的追蹤管理體系著稱。

目前於彰基出生的新生兒,大多於出生後三日內完成第一次聽力篩檢,以「自動聽性腦幹反應(AABR)」檢查輕中度以上聽損。若初篩未通過,將安排於滿月時複篩;若仍未通過,則儘速安排進一步腦波檢查,以釐清為「感覺神經性聽損」或「傳導性聽損」,並於六個月內啟動助聽器與聽語療育,達到黃金治療期內的有效介入。

彰基的聽篩皆由院內專業聽力師群親自執行,篩檢品質與追蹤效率優於全國平均水準。透過這樣完善的制度,彰基得以及早發現不少有潛在需求的個案,並主動規劃後續治療與陪伴措施,真正做到與孩子一同成長、共度挑戰。

彰基聽力團隊長年堅持精準服務、創新整合,更首創「麻醉電生理檢查」技術,將麻醉室移入聽力室,造福多重障礙兒童與困難個案,提升檢查安全與準確度,並縮短診療等待時間。

蔡螢芷聽力師說明,彰基耳科聽力團隊長期致力於打造一站式的聽力篩檢服務。近年來,團隊更首創將「麻醉電生理檢查」導入聽力室,讓需要鎮靜或合併多重障礙的個案,能在安全環境中完成高品質檢查。團隊也導入「影像頭部脈衝檢查」,能更快速地協助眩暈患者進行鑑別診斷,落實全人全齡的健康照護理念。

彰基近年電子耳手術的穩定發展與整合能力,獲得耳科醫學界高度肯定,因此2025年耳科醫學會特別授權由彰基主辦獨立年會,作為推動台灣耳科醫療進步的重要據點。

台灣耳科醫學會理事長黃仲鋒教授表示,本次盛會在彰化基督教醫院總院長陳穆寬教授及耳科醫學會秘書長許慶輝醫師的鼎力支持下成功舉辦。會議邀請日本、韓國、越南、泰國等多國專家,以及聽力師與語言治療師參與,共同促進跨領域交流,為耳科醫療發展樹立良好典範。

本屆年會除耳科醫師與手術團隊參與外,也特別規劃多場以聽力師為主軸的專題討論,包括:「台灣聽篩面面觀」、「平衡檢查技術」、「聽力學臨床實務分享」等,提供聽力師難得的學習與跨專業交流平台。

中華民國聽力師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葉文英特別提到,彰基在新生兒聽力篩檢領域推動「一站式」整合服務,成效卓著,堪稱國內標竿。並感謝彰基重視此項議題及籌辦如此規模盛大的會議,成功促成醫師與聽力專業人員的跨界對話與合作,共同見證並分享這份成果。

此次大會亦安排耳科手術影片競賽、挑戰性病例討論與併發症處置經驗分享等精彩環節,期待透過實務與創新激發年輕一代醫療工作者的學習熱情與專業信念。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