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醫學文獻 網路分享


前言

俗話說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有不同的專業,想成為高手就得不停地學習,努力汲取新知,朝著目標發展前進。

好了好了…,扯了這麼多,到底想講什麼?

其實是《蘋果迷 applefans.today》發現目前在 3C 社群中活絡的學生族群非常多,所以期望我們除了提供科技玩物的開箱或其他實用 App 以外,可以多增加點對於學生有幫助的 App 推薦大補帖,讓各位學生朋友們不只能夠藉由科技網站看見最新的 Apple 新聞,還能學個幾招幫助讀書或查找資料的方式去向同學炫耀一番!

所以,自從上次的英漢字典 App 介紹文之後,我們決定另增學生推薦的類別也就準備開啟啦~期望我們能夠持續帶給大家更多不同領域且有用的教學!

圖片取自 CRBS

既然身為第一篇的起始者,andy 小編就來介紹自己常用的幾款 App 好了,我本身是護理系的學生,所以最常接觸的就是藥物、醫學名詞和擬定護理計畫等工作,

想要查這些資料,往往得帶著幾本口袋書才可以應付可能需要的時機,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突然想查一個資訊還得拿起書本,其實並沒有很方便;

日前小編總是以為專業知識只能夠這樣,但經由做了點功課,在 App Store 下載許多相關軟體試用後,終於篩選出了幾款內容十分豐富且方便查詢的 App,使我不必再隨時帶著一堆資料了!

以下是 andy 小編推薦給各個醫/藥/護科系學生的四款推薦 App,期望對於大家會有幫助哦~

藥物商品名查詢的好幫手——醫字天書

以前在唸書上課時,總是背誦藥物學名較多,直到臨床上才發現,商品名要辨別的才真的是多到不行,

有時查詢藥理機轉或劑量等內容時,原文資料的豐富性比起中文多很多,但遇上醫院臨床環境,必須辨別廠商,且須符合臺灣較常用的類型時,這款國內開發的「醫字天書」軟體就是個好幫手,只要輸入商品名,就能很快地找出符合的藥物。

這款 App 的畫面十分清晰易用,只要在搜尋欄輸入商品名或學名,就會跳出符合的項目了。

查詢到結果後,亦可點選右上角的星號,加入「我的清單」中,方便日後直接查看。

許多藥物附有照片和簡易的資訊,若有孕婦警告時也會彈出畫面顯示。

專業級的原文藥物資訊平台—— Drugs.com

這個 Drugs.com 為電腦版網站起家的知名網站,在上面幾乎可以查到所有的臨床藥物,資訊包括概覽、化學成分、機轉、劑量、副作用、使用須知及交互作用等,是個資訊非常豐富的平台。

這款 App 的主畫面將各種內容分成個別的按鈕,例如選擇 Side effect、Interaction,甚至還有方便辨識藥物的 Pill identifier 功能。

輸入藥物名稱後(學名或商品名皆可),即可找到豐富的資訊了,幾乎可說是應有盡有~

※小編 OS:感謝這個網站總是及時搶救我的報告..哈

除此之外,Drugs.com 還有所謂的 Q&A 平台,有一些特殊疑問的話可以先上去爬文看看,或註冊帳號在上面與他人互動。

※圖中問答畫面之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這根本就是隨身教科書吧—— Medscape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這款同為知名的醫療資訊原文網站,它不不只能夠查詢藥物,更有醫學診療相關的實用內容,從診斷標準 、檢查方式、手術指引到後續護理指引等等的內容通通都有!這根本就是教科書吧~

See also

這款 App 的畫面簡單易懂,首頁上方亦有醫療相關新聞可閱讀,下方的選單則依照自己想找的資訊類別來選擇。

例如想搜尋疾病診斷及照護方面的資訊,就進入 Diseases & Conditions,裡面皆以各種科別做分類,再細分下去,查找資料十分方便。

以 Diseases & Conditions 類別為例,裡面即可查詢到完整的 AV Block 資料,包括 S/S、Diagnosis 到 Intervention 都有,當然也包括了 EKG 的圖~不管何時,只要有手機在身上,人人都有一本教科書啊!

除了疾病以外,還有 Procedure 類別,從這裡即可直接查詢各個手術的簡易指引,從姿勢擺位、麻醉、執行到後續照護等資訊都應有盡有,不管是醫學生或護生都適合使用。

就是快又方便——醫學縮寫快速查詢

醫護科系的學生最常接觸的就是病歷了,如果當中有個縮寫忘記了該怎麼辦?專業領域的縮寫既不方便查一般字典,也難 Google,此時用這款 App 就對了,不用再抱著縮寫辭典啦~

嗯…,這似乎也沒什麼好說的,總之打開來直接查就對了!

同一個縮寫可能具有不同意思,在列表中即可看見原文,以方便查找正確對應的字詞。

這個是小編目前用最久的 App,真的是我最忠實的助手啊~

結語

以上四款就是 andy 小編認為最好用的四個醫/護/藥學 App,而且在臨床實習經驗中真的頗有幫助,雖然會關注本站的這類學生應該是小眾,不過還是嘔心瀝血做了這樣的整理,期望您不管是從臉書粉絲團得知或 Google 搜尋來的,這篇文章都能夠有所幫助~

懂得活用手機的方便性,藉由嘗試各種 App 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或改善學習方式,可以讓您過得更自在愜意,且更加科技了呢!

歡迎各位朋友繼續關注《蘋果迷 applefans.today》已得知更多好玩好用的 App 推薦吧!

你找到需要的資訊了嗎?

如果想得到更多學生族 App 推薦,請追蹤蘋果迷粉絲團以掌握最新訊息,或者加入蘋果迷社團分享自己的心得和疑難雜症哦~

延伸閱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AI醫療顧問的興起與挑戰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蓬勃發展,聊天機器人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其中也包括血癌這種複雜且快速發展的疾病領域。這些AI工具有潛力成為醫生和病患的得力助手,提供即時資訊、協助診斷,甚至參與治療決策。然而,聊天機器人在血癌領域的準確性仍面臨諸多挑戰,需要謹慎評估和持續改進。

血癌資訊的複雜性與更新速度

血癌並非單一疾病,而是一系列影響血液及骨髓的惡性腫瘤的統稱,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不同類型的血癌,其病因、症狀、治療方法和預後都存在顯著差異。此外,血癌領域的研究日新月異,新的診斷技術、標靶藥物和治療方案不斷湧現,使得資訊更新速度極快。這對聊天機器人的學習和適應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評估聊天機器人準確性的關鍵指標

評估聊天機器人在血癌領域的準確性,需要考量多個關鍵指標:

資料來源的可靠性:

聊天機器人的訓練資料直接影響其輸出的準確性。理想情況下,訓練資料應來自權威的醫學期刊、臨床試驗數據庫和專業醫學指南。然而,網路上充斥著大量未經證實或過時的資訊,如果聊天機器人吸收了這些低質量資料,其輸出結果的可靠性將大打折扣。

資訊更新的頻率:

由於血癌領域的研究進展迅速,聊天機器人需要定期更新其知識庫,才能保持與最新研究成果同步。這需要開發者建立有效的機制,確保聊天機器人能夠持續學習和適應新的資訊。

處理複雜資訊的能力:

血癌的診斷和治療往往涉及複雜的醫學知識和臨床數據分析。聊天機器人需要具備處理和整合這些資訊的能力,才能提供有價值的輔助決策。例如,它需要能夠理解病患的病史、實驗室檢查結果和影像學資料,並根據這些資訊提供個性化的治療建議。

與人類專家的比較:

將聊天機器人的診斷和治療建議與經驗豐富的血液科醫師的意見進行比較,是評估其準確性的重要方法。透過一系列的臨床案例測試,可以評估聊天機器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現,並找出其潛在的不足之處。

目前聊天機器人在血癌領域的應用現狀和局限性

目前,一些聊天機器人已開始應用於血癌領域,例如提供疾病資訊、解答病患疑問、協助醫生查詢最新研究成果等。然而,這些應用大多仍處於早期階段,其準確性和可靠性仍有待進一步驗證。

目前的聊天機器人主要存在以下局限性:

  • 無法完全取代人類專家:聊天機器人可以提供輔助資訊,但不能取代血液科醫師的專業判斷和臨床經驗。
  • 缺乏情感支持:血癌病患及其家屬 often 需要情感上的支持和關懷,而聊天機器人目前還無法提供這方面的服務。
  • 倫理和法律問題:使用聊天機器人涉及到數據隱私、醫療責任等倫理和法律問題,需要制定相應的規範和監管措施。

未來展望與發展方向

儘管面臨諸多挑戰,聊天機器人在血癌領域的應用前景仍然廣闊。未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可以期待更加智能、準確和可靠的聊天機器人出現,為血癌的診斷、治療和預後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未來發展方向包括:

  • 開發更精準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提升聊天機器人理解和處理醫學專業術語的能力。
  • 建立更完善的知識庫,整合來自權威來源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臨床指南。
  • 發展更強大的機器學習算法,使聊天機器人能夠從大量的臨床數據中學習和進化。
  • 加強與醫療資訊系統的整合,實現數據的無縫交換和共享。
  • 重視倫理和法律規範的制定,確保聊天機器人的應用安全可靠。

我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相關規範的完善,聊天機器人將在血癌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最終造福廣大病患。

Newsflash | Powered by GeneOnline AI
原始資料來源: GO-AI-6號機 Date: The formatted date is: September 3, 2025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記者黃文博/綜合報導

敏實科技大學於 9 月 2 日 下午舉辦「導師會議暨知能研習」,敏實科大曾信超校長邀請藝群醫學美容集團董事長王正坤醫師演講,主題為「如何打造藝群醫美集團品牌-以醫學知識為核心」,與全校老師分享如何在診所勤辦醫學教育20年,如何快速展店21家連鎖診所,如何永續傳承最新醫學知識與預防醫學美容副作用,並由曾信超校長頒發感謝狀,王正坤醫師以專業為本,建議大學老師塑造品牌與導師力,從醫美經營談教育引導,積極培育人才。

王正坤醫師受邀敏實科技大學演講 如何以經營大學的方法來打造醫美品牌

藝群醫學美容集團董事長王正坤醫師受邀敏實科技大學演講。(圖/王正坤提供)

1997年,王正坤醫師創立藝群皮膚科診所開始,就把藝群醫美集團當作一所大學來經營,勤辦醫學教育,每週舉辦醫師讀書會議,熟讀國內外醫學論文與教科書,充實醫學知識力行終身學習,藝群醫美集團以醫療專業為本,塑造品牌形象,藉由知識管理來達到快速展店的目標,營運模式與大學教育模式類似。敏實科大的老師們可以借鏡藝群醫美集團之營運管理,提升老師教學能力與校園品牌力。

王正坤醫師受邀敏實科技大學演講 如何以經營大學的方法來打造醫美品牌

藝群醫學美容集團董事長王正坤醫師受邀敏實科技大學演講。(圖/王正坤提供)

敏實科大塑造學校品牌與辦學特色,今年大學招生,滿招全部學生名額,學生免費到歐洲實習一年,並且領取不錯的工資,敏實科大屬於敏實集團,而敏實集團在全世界有2萬多名員工,公司市值約為1267億元,為世界Top10汽車零組件集團,提供敏實科大畢業生良好的就業機會;藝群醫美集團與敏實科大都採用積極辦學的方法培育學生,藝群集團每週勤辦醫學教育。

王正坤醫師指出藝群醫美品牌是建基於專業知識與安全標準,才能建立信賴與永續發展,每週舉辦醫師讀書會議,全力預防5大醫學美容副作用,包含雷射能量過強導致傷口燙傷反黑,肉毒桿菌素注射導致眼歪嘴斜,玻尿酸注射導致血管栓塞潰爛,電波拉皮與音波拉皮能量太高導致燙傷疤痕,全身麻醉導致病人死亡,時時刻刻教學,全力預防醫美副作用。

王正坤醫師於成大醫院任教20多年,也曾經於台大醫院景福館擔任台灣醫用雷射光電學會理事長,指導過數千位醫師,常常在讀書會議當中,分析每一本醫學教科書的優點與缺點給學生知曉,醫師必須吸收教科書的優點,避開教科書的缺點,才不會產生醫療副作用。

王正坤醫師本身是企管博士與皮膚科專科醫師,現任台灣美容醫療促進協會理事長與藝群醫學美容集團董事長,在長榮大學博士班授課品牌管理與供應鏈管理,在成功大學EMBA企管碩士班授課連鎖品牌經營管理,在成功大學附設醫院授課美容醫學20多年。藝群醫美集團旗下有1家Dr.藝群保養品公司與21家藝群醫美診所分布在台灣各縣市。

敏實科技大學定位為「人工智慧專業大學」,立足專業、強調創新與應用,致力培育 AI 領域的高階人才。敏實科技大學藉由這場研習,加上全校師長的積極參與,搭配王正坤醫師精彩的演講內容,鼓勵老師們勤辦教育,培養人才,可以幫助很多企業永續發展。

推薦閱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敏實科技大學於9月2日下午舉辦「導師會議暨知能研習」,敏實科大曾信超校長邀請藝群醫學美容集團董事長王正坤醫師演講,主題為「如何打造藝群醫美集團品牌-以醫學知識為核心」,與全校老師分享如何在診所勤辦醫學教育20年,如何快速展店21家連鎖診所,如何永續傳承最新醫學知識與預防醫學美容副作用,並由曾信超校長頒發感謝狀。

1997年,王正坤醫師創立藝群皮膚科診所開始,就把藝群醫美集團當作一所大學來經營,勤辦醫學教育,每週舉辦醫師讀書會議,熟讀國內外醫學論文與教科書,充實醫學知識,力行終身學習。

藝群醫美集團以醫療專業為本,塑造品牌形象,藉由知識管理來達到快速展店的目標。藝群集團的營運模式與大學教育模式類似。敏實科大的老師們可以借鏡藝群醫美集團之營運管理,提升老師教學能力與校園品牌力。

敏實科大塑造學校品牌與辦學特色,今年大學招生,滿招全部學生名額,學生免費到歐洲實習一年,並且領取不錯的工資。敏實科大屬於敏實集團,而敏實集團在全世界有2萬多名員工,公司市值約為1267億元,為世界Top10汽車零組件集團,提供敏實科大畢業生良好的就業機會。

藝群醫美集團與敏實科大都採用積極辦學的方法培育學生,藝群集團每週勤辦醫學教育,王正坤醫師指出藝群醫美品牌是建基於專業知識與安全標準,才能建立信賴與永續發展。每週舉辦醫師讀書會議,全力預防5大醫學美容副作用,包含雷射能量過強導致傷口燙傷反黑,肉毒桿菌素注射導致眼歪嘴斜,玻尿酸注射導致血管栓塞潰爛,電波拉皮與音波拉皮能量太高導致燙傷疤痕,全身麻醉導致病人死亡。時時刻刻教學,全力預防醫美副作用。

王正坤醫師於成大醫院任教20多年,也曾經於台大醫院景福館擔任台灣醫用雷射光電學會理事長,指導過數千位醫師,常常在讀書會議當中,分析每一本醫學教科書的優點與缺點給學生知曉,醫師必須吸收教科書的優點,避開教科書的缺點,才不會產生醫療副作用。

王正坤醫師本身是企管博士與皮膚科專科醫師,現任台灣美容醫療促進協會理事長與藝群醫學美容集團董事長,在長榮大學博士班授課品牌管理與供應鏈管理,在成功大學EMBA企管碩士班授課連鎖品牌經營管理,在成功大學附設醫院授課美容醫學20多年。藝群醫美集團旗下有1家Dr.藝群保養品公司與21家藝群醫美診所分布在台灣各縣市。

敏實科技大學定位為「人工智慧專業大學」,立足專業、強調創新與應用,致力培育 AI 領域的高階人才。敏實科技大學藉由這場研習,加上全校師長的積極參與,搭配王正坤醫師精彩的演講內容,鼓勵老師們勤辦教育,培養人才,可以幫助很多企業永續發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彰基胃腸肝膽彰基胃腸肝膽科主任陳洋源醫師(右)與主治及訓練醫師的堅持與努力,榮登消化系醫學會雜誌學術發表「全國醫學中心」第一名寶座。(彰基醫院提供)


【記者謝五男/彰化報導】近年來,消化系醫學領域的研究與技術不斷發展,各大醫學中心競爭日益激烈。然而,彰基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在這個領域卻展現了卓越的表現,最近更在消化系醫學會雜誌學術發表中榮登全國醫學中心排名第一的寶座。

該成就背後為彰基胃腸肝膽科主任陳洋源醫師、14位主治及多位訓練醫師的堅持與努力。在今年的中華民國113年消化系聯合學術演講年會上,共同發表多篇論文和演說,展示彰基在消化內科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應用;這些新穎技術的成功應用,不僅提升科室學術水平,也為患者帶來更好治療效果。

彰腸肝膽科自從由前副院長林國川醫師創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提供高品質的消化系醫療服務。目前由陳洋源醫師擔任主任,科內共有14位專任主治醫師,全部都是消化系內科專科醫師,其中多位更擁有中興醫學大學後醫學系教職;這支專業團隊不僅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還不斷追求專業知識更新和技術創新。




彰基胃腸肝膽科作為全國最早的消化系內科專科醫師訓練醫院之一,擁有完善設施和先進的診療設備,能夠施行多種高難度的消化系檢查和治療,包括上消化道內視鏡、下消化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ERCP)、內視鏡超音波(EUS)、食道功能檢查、腹部超音波、超音波導引下腫瘤消融手術、深度小腸鏡、膠囊內視鏡及微創內視鏡手術等。這些先進的技術和治療手段,不僅提高患者的檢查和治療效率,也為醫學進步相關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數據和案例。

彰基消化內科在臨床、學術和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為消化系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未來,他們將繼續努力,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同時不斷推進學術研究,促進醫學知識的進步和技術的創新,為消化系醫學的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彰基消化內科在臨床、學術和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為消化系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將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彰基消化內科在臨床、學術和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為消化系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將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彰基醫院提供)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全球生物科技領導者安進藥廠持續實踐企業永續(Corporate Sustainability)承諾,台灣安進承襲總部安進基金會(Amgen Foundation)「培育下一代科學家」的使命,連續九年支持台北醫學大學楓林幸服服務團(北醫楓林)及楓杏醫學青年服務團(北醫楓杏)推動青少年醫學知識推廣。今年再度攜手北醫楓林,於金門舉辦「2025金門縣高中生物醫學研習營」,持續將生醫教育能量跨海傳遞至離島。

本屆研習營課程特別呼應金門在地醫療環境與健康教育需求,針對醫療人力外流與資源匱乏的挑戰,強化臨床實務體驗與職涯探索設計。營隊結合專業師資與跨域資源,帶來分子生物學實驗、縫合技術演練、社區藥局模擬、醫院參訪以及醫藥產業專題。透過多元學習場景,實踐「因地制宜、深耕在地」的服務精神,幫助離島學子在有限教育資源下,獲得專業醫學場域的啟蒙體驗,激發對科學的熱情,踏上未來生醫職涯探索的第一哩路。

跨越地域限制 從知識傳授到「生醫職能初探」

北醫楓林自2013年創立以來深入離島與偏鄉,2021年首次將服務據點拓展至金門,本屆已是第五次舉辦生物醫學研習營,成為當地唯一長期持續推動的醫學教育營隊,課程依據金門醫療資源與教育需求量身規劃,從分子生物學與免疫實驗,到電泳、染色檢驗的實際操作,再結合新增的公費醫師返鄉經驗分享與社區藥局模擬課程,讓學子在「微型職場情境」中沉浸式體驗臨床現場,親身感受醫療工作的真實樣貌。

台灣安進持續挹注資源,邀請內部醫藥學術專家親自授課,將藥物研發的完整歷程生動帶入課堂—從人類與疾病的長期抗戰、藥物如何精準對抗病症,到新藥歷經探索、臨床試驗,最終走向病患的旅程。這不僅讓學子首度近距離理解全球醫藥產業的真實運作,建立與醫療實務的連結,更啟發他們看見科學家的社會責任與推動世界改變的力量。

啟發返鄉志向 引領生醫新力量

金門身處離島,醫療人力相對匱乏,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平均每位醫師需照顧 1,579 人,遠高於臺北市的 230 人,凸顯培養在地青少年返鄉成為醫療新力量的迫切性。本屆營隊特別安排金門醫院參訪,帶領學生直擊第一線醫療現場,親身感受資源不足下的挑戰;並透過公費醫師與學長姐的現身分享,讓學子看見返鄉服務的真實榜樣。許多學員在參與後紛紛立下志向,期許未來投身醫學、生科或藥學領域,以專業回饋社會,為金門注入永續不斷的醫療新能量。

金門縣政府教育處社教科科長周祥敏表示,金門雖已設立護理學院,但尚未有完整的醫學系,因此本次能邀請北醫楓林帶來專業生醫課程,對學子而言格外珍貴。他肯定北醫多年來積極凝聚各界資源,讓營隊得以延續並惠及更多在地學子。周科長同時指出,金門是全台唯一位於語言分界線的縣市,擁有獨特方言文化,期盼學子在汲取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能深度體驗在地人文,留下難能可貴的學習回憶。

在地支持與期待 醫學營為金門學子播下希望種子

金門高中教務主任李世福指出,金門學子對生醫相關知識充滿渴望,然而在地教育資源有限,醫學營的舉辦更具深遠意義。每年都有學子主動報名,甚至在課程結束後仍與講師和服務團保持聯繫,顯示營隊已逐漸成為金門青年探索未來的重要舞台。這是金門地區唯一的醫學主題營隊,不僅為在地學子創造難得的學習契機,更象徵著校方殷切期盼未來有更多校友返鄉,帶領學弟妹延續夢想。李主任強調:「我們期盼這些課程能在學子們心中播下種子,未來在金門萌芽茁壯,成為推動醫學教育的力量。」

教學與服務並重 凝聚資源持續向下扎根

臺北醫學大學楓林幸服服務團指導老師謝桂鈴指出,本次課程以實作導向為核心,特別導入石膏製作等體驗活動,將專業知識轉化為生動的學習歷程,「我們希望透過三天的營隊,啟發學子對生物醫學的熱情,並幫助他們開拓眼界、建立友誼,並開始思索未來職涯方向。」謝桂鈴老師進一步表示,今年同時帶領橫跨小學到中學的四所學校參與,對楓林團隊而言是一大挑戰,需要全體成員全力投入準備並靈活引導。然而她也強調,這樣的歷程同樣成為團員自我成長的重要養分。謝老師特別感謝台灣安進長期支持醫學營的推動,從安排講師到資源挹注,讓偏鄉學子得以更貼近生醫產業的全貌。「我們期盼未來能在更多偏鄉地區延續這樣的機會,讓學子因一場營隊而被啟發,進而燃起對生醫知識的濃厚興趣。」

學子熱情投入,醫學知識從書本走向真實

就讀金門高中的白同學,已是第三次參加營隊。他分享:「第一次參加時,很多內容其實聽不懂,但隨著學習的累積,今年聽課時便能深入理解,也更能體會老師在課程設計上的用心。」他特別提到對石膏製作與縫合模擬的印象深刻:「我很喜歡動手實驗,這些課程既新鮮又有成就感,也讓我發現生醫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爸爸最近因骨裂打石膏,透過這次學習,我就能理解更多背後的醫學原理。」除了專業啟發,白同學也在過程中收穫了人際交流的成長。談及未來,他已立下志向表示,「營隊讓我更加嚮往生醫相關科系,也希望有一天能像學長姐一樣回到家鄉服務。」

在地人才返鄉 延續教育啟蒙力量

來自金門、現就讀北醫藥學系的翁同學,首次以隊輔身分返鄉服務。他觀察到,短短三天內,學子們逐漸建立交流,其中一位原本內向的學妹,在同伴鼓勵下能自在參與實驗並結交新朋友,「看著她的轉變,讓我深刻感受到營隊不僅傳授知識,更帶來陪伴與成長的力量,這讓我很感動。」他也特別強調實作課程的啟發性:「平時高中課程實驗機會有限,但這次三天就帶領學員們完成三次實驗參訪醫院。許多學子第一次體驗石膏製作,就驚喜地發現生醫其實離生活很近,進而激發想要更深入探索的動力。這種觸動,是課本上學不到的。」透過這次帶隊的經驗,翁同學也更加體會「職能初探」的價值,幫助學子提早理解生醫產業的真實樣貌。他也分享,家人曾經經營藥局卻未能傳承下來,而這正讓他更堅定自己的使命:「我希望未來能延續這份心意,把所學帶回金門,回饋家鄉,成為在地醫療的力量。」

點燃科學熱忱,產學交流實踐社會責任

台灣安進醫藥學術顧問張瑋凌首次參與營隊,表示:「最大的收穫是看到學子們展現的熱忱與好奇心,他們專注互動的學習態度,讓我深刻感受到新世代對科學知識的渴望,也促使我重新思考自身專業的應用價值。」在課程中,她以人類與疾病的歷史為引,帶領學子理解藥物如何改變世界,並完整解析新藥研發歷程──從基礎研究、分子篩選、臨床試驗到法規核准與上市。她同時以癌症精準醫療與疫情應變為例,展示生醫研發如何在科學嚴謹與跨域合作下,快速回應公共健康挑戰。

張瑋凌指出,生技製藥產業鏈橫跨基礎研究、學術醫院、藥廠研發、臨床醫師到法規機構,每一環節都緊密扣連,讓學子看見醫療創新的社會價值與全球影響力。她勉勵學子:「保持好奇心與研究精神,或許下一個推動時代進步的人,就是你們。」

台灣安進總經理韋立格(Daniel Villegas)表示:「我們與臺北醫學大學的長期合作,是台灣安進實踐企業永續承諾的核心之一。透過北醫楓林推動的生物醫學研習營,我們持續結合學術專業與產業資源,為偏鄉學子開啟接觸生醫教育與探索職涯的契機。秉持安進基金會『培育下一代科學家』的使命,台灣安進將深化與在地社區的連結,啟發並賦能新世代人才,成為推動台灣生醫創新的關鍵力量,共同開創更健康、更永續的未來。」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兒童醫學教育營。台灣健康教育推廣協會提供

曾珮華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近年各式職業體驗營相當熱門,由台灣健康教育推廣協會舉辦的兒童醫學教育營,由醫學教育專家林健盛醫師帶領,培訓醫師及護理師,將艱深困難的醫學知識轉化為小朋友能夠理解的課程及遊戲,有趣易懂,啟蒙學童的醫學知識。

營隊課程生動,例如模擬急救現場,醫護師資帶領著小朋友們使用剛學到的CPR(心肺復甦術),賣力地搶救著「鹹蛋超人」。台灣健康教育推廣協會自2005年起,每年寒暑假皆會舉辦偏鄉公益兒童醫學營,協會表示,今年受有線電視台和私立小學的邀請承辦兒童醫學教育營,受到好評,明年寒假將新增進階的實用班課程,讓有興趣的孩子可以更深入學習。

兒童醫學教育營運用遊戲設計融入醫學知識,激發孩童學習動機與興趣、體認生命,透過VR科技應用讓孩童更認識自己的身體器官,在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醫學模擬場景中,將進行五5天的課程活動,讓醫學知識與健康觀念向下紮根,啓蒙兒童醫學知識也更珍惜生命。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為讓孩子從小開始認識醫學、學習醫療知識,馬偕醫學大學每年暑假舉辦的「馬偕小小醫學營」,12至15日在雲林麥寮國小舉行,吸引近70位升4到6年級學生參與,並有34位馬偕醫學院的學生擔任輔導,課程包括豬心解剖與認識骨頭,讓孩子動手操作,深入了解人體構造與運作,小朋友們直呼很有趣。馬偕醫學大學表示,除了增加孩子醫學常識外,也期待讓大學生們培養人際溝通及服務精神。

今年醫學營在馬偕醫學大學校長葉宏帶領下,即使遇颱風接近依舊如期舉行,展現師生對在地教育的堅持。馬偕醫學大學主任邱美妙表示,今年醫學營提供多元課程,教案與活動設計醫學、護理、聽力、語言、視光及醫檢等基礎的知識,主要課程有「豬心解剖」與「認識骨頭」,希望能動手操作及多認識身體器官,希望能讓孩子深入了解器官的構造、運作。

cnews124250818a03

另外,還有手語與聾人文化教案引導小朋友了解聾人文化,並學習尊重和與聽障、聾人朋友相處,還有「你不知道的eye」介紹眼睛構造與疾病,「人體萬花筒」探索大腦、胃部、肺臟等器官,並結合運動會活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營隊不僅啟發孩子的醫學興趣,也讓大學生輔導員在教案設計與團隊合作中成長,培養人際溝通與服務社會的能力。

馬偕醫學大學表示,希望小朋友們學習基本醫學知識後,能培養正確的衛生觀念,打造健康的生活,也期許每一位來參加營隊的小朋友,玩得開心盡興,回家也能把所學到醫療知識傳遞給家裡的爸爸媽媽、阿公阿嬤,讓在地的鄉親也能一起改變生活與衛生習慣,讓身體更加健康。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好市多攜手萬事達卡 刷Costco富邦聯名卡抽東京馬拉松2026參賽資格

毛爸毛媽福音!好市多攜富邦產險推黑鑽會員寵物專屬保障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在屏東瑪家鄉三和中村的長老教會裡,傳出陣陣笑聲與驚呼聲。這裡正舉辦一場特別的夏令營,由義守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原資中心)攜手醫學系,帶領40位部落學童透過四天營隊,打開醫學的世界之門。

義守夏令營走進偏鄉部落,傳遞醫學知識與關懷。義守大學/提供


這是義守大學連續第二年進入中村舉辦營隊。對孩子來說,這不僅是一場活動,更是一年來最期待的「約定」。去年營隊結束不到一週,就有孩子迫不及待問:「大哥哥大姊姊,明年還會再來嗎?」當醫學系學生再次出現在教會裡,那份等待終於有了回應。


籌備近半年的夏令營,不只是單純的衛教,而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啟蒙之旅。醫學系總召黃永勳帶領同學,將艱澀的醫學專業轉化為孩子聽得懂、玩得樂的趣味課程。今年課程以「認識登革熱」為核心,循序設計噬菌體與DNA實作、跑電泳、果糖分計算機操作,甚至用顯微鏡觀察果蠅神經肌肉接點。孩子們驚喜發現,醫學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能透過眼睛與雙手真實體驗。課程還融入大地遊戲闖關,讓知識在笑聲與互動中自然吸收。


中村教會主任牧師孫子貴表示:「神學與醫學的緣分密不可分,許多傳教士同時也是醫者。」他認為,義大醫學生走進教會,彷彿延續著百年前醫療與教育並行的傳統。教育傳道師壹喬·法之山也動容指出:「孩子們臉上的喜悅,就是最真實的見證。去年的期待,如今成為今年的滿足。」

義守夏令營走進偏鄉部落,傳遞醫學知識與關懷。義守大學/提供
義守夏令營走進偏鄉部落,傳遞醫學知識與關懷。義守大學/提供


原資中心主任趙仁方則說明,營隊不只是傳遞醫學知識,更希望孩子能在過程中找到夢想,並把所學帶回家中與家人分享,提升社區健康意識。同時,對醫學生而言,這更是一堂無可取代的必修課。他們在設計教案、引導互動中,學會了團隊合作與人際溝通,也在孩子專注的眼神中,看見了身為醫者的社會責任。


四天的營隊,悄悄在孩子心中播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醫學的夢想、知識的嚮往,以及對世界的好奇。對義守大學而言,這不僅是一場夏令營,更是一種「在地深耕」的實踐。當大學生走入部落,帶來的不只是醫學課程,更是希望與連結。而當孩子們笑著說「明年還要再來」時,這份善的循環,便已在瑪家鄉群山間靜靜展開。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小小醫學營提供多元的課程,核心教案「豬心解剖」與「認識骨頭」讓孩子動手操作,深入了解人體構造與運作。(馬偕醫學大學提供)

圖文/鏡週刊

為讓孩子能自小開始認識醫學、學習醫療知識,馬偕醫學大學每年暑假舉辦的「馬偕小小醫學營」,今年8月12至15日在雲林麥寮國小舉行,吸引近70位升4-6年級學生參與,並有34位馬偕醫學院的學生擔任輔導,課程包括豬心解剖與認識骨頭,讓孩子動手操作,深入了解人體構造與運作,小朋友們直呼很有趣。馬偕醫學大學表示,除了增加孩子醫學常識外,也期待讓大學生們培養人際溝通及服務精神。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醫學營在馬偕醫學大學校長葉宏ㄧ帶領下在麥寮國小舉行,其間即使遇颱風接近依舊如期舉行,展現師生對在地教育的堅持。馬偕醫學大學主任邱美妙表示,本次醫學營提供多元課程,教案與活動設計醫學、護理、聽力、語言、視光及醫檢等基礎的知識,主要課程有「豬心解剖」與「認識骨頭」,希望能動手操作及多認識身體器官,希望能讓孩子深入了解某一器官的構造、運作。

另外,還有手語與聾人文化教案引導小朋友了解聾人文化,並學習尊重和與聽障、聾人朋友相處,還有「你不知道的eye」介紹眼睛構造與疾病,「人體萬花筒」探索大腦、胃部、肺臟等器官,並結合運動會活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營隊不僅啟發孩子的醫學興趣,也讓大學生輔導員在教案設計與團隊合作中成長,培養人際溝通與服務社會的能力。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馬偕醫學大學表示,希望小朋友們學習基本醫學知識後,能培養正確的衛生觀念,打造健康的生活,也期許每一位來參加營隊的小朋友,玩得開心盡興,回家也能把所學到醫療知識傳遞給家裡的爸爸媽媽、祖父母,讓在地的鄉親也能一起改變生活與衛生習慣,讓身體更加的健康。

更多鏡週刊報導
電商攜手黃國倫、寇乃馨夫妻 力挺瑪利亞基金會籌建「安老家園」
趁女員工提離職性侵 餐廳老闆賠償卻不認罪下場曝
議員黑手伸義交/揭北市義交黑幕!市府幕僚妻空降領乾薪 議員把持大隊橫行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