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健康文獻 網路分享


盛夏時節,明明多喝水,還是覺得口乾舌燥,中醫師指出,很可能與身體的「津液」失衡有關。養生要點在於少熬夜、飲食最好保持清淡;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盛夏時節,氣溫飆升,出汗量也跟著增加,然而,許多人會發現,明明多喝水,還是覺得口乾舌燥、疲累無力、皮膚乾癢?上璽中醫中醫師余雅雯表示,這很可能與身體的「津液」失衡有關。夏日養生要點,飲食最好保持清淡,才能讓身體減少負擔。

余雅雯於臉書專頁「上璽中醫 余雅雯 中醫師」發文分享,中醫所說的「津液」,是除了血液之外,滋潤身體組織器官的各種水分液體,如眼淚、唾液、汗液、消化液、大腸液、關節液、尿液等。身體的津液一旦失調,大致上有2種情況,包括供應不足與停滯。

當人體的津液不足,有津傷、陰虛時,會出現哪些症狀?余雅雯說明,有些人在太熱的環境中會不斷出汗,或是一直上吐下瀉。若是出血多也會造成「陰虛」,使肌膚乾燥、彈性變差、唇口乾舌燥、有燥熱感、皮膚泛紅、尿少色深、關節疼痛。

水喝多就不會缺津液了嗎?余雅雯表示,其實不一定,有些人明明喝很多水,卻還是容易水腫、疲憊、頭重重的、皮膚容易出現濕疹,這是因為水分代謝不良,導致「水滯」。

余雅雯接續說,身體的水分都是通過五臟六腑來調節,讓該吸收的吸收,不能吸收的廢水就會排除出來,一旦臟腑衰弱,就會影響水分代謝,停滯在人體中,產生像是水腫、眩暈、皮膚濕疹、莫名疲累感、肢體沉重、白帶、痰飲等現象。痰飲」不是感冒產生的痰,而是水滯造成的結果現象。

余雅雯總結夏日養生要點:

●少熬夜、避免劇烈情緒起伏,有助於「護陰養津」

●可飲用生津止渴的天然茶飲

●飲食宜清淡,避免油膩厚味,減少脾胃負擔

●若出現明顯水腫、四肢沉重,建議調整飲水方式,或諮詢中醫師體質調理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基隆市衛生局提供

報新聞/編輯部

為維護新住民心理健康,基隆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已連續第5年與基隆市政府國際家庭服務中心合作辦理「新住民心理健康」衛教宣導講座,今天(7/5)特別邀請劉依函諮商心理師介紹情緒與身體疲倦的關聯,共有20位新住民及家屬參與。參與活動的李小姐表示:「原本只覺得時常感到累,但其實是心裡有壓力沒有說出來。今天學到要如何照顧自己的情緒,在手作裝飾杯子蛋糕時很開心、放鬆,還能將作品帶回家和家人分享,是很特別的體驗!」

新住民女性在面對生活適應、家庭責任與語言障礙時,可能會感到情緒低落、疲倦,卻不清楚原因,其實這些「莫名的疲倦」常與情緒壓力有關。在劉依函諮商心理師的帶領下,透過簡單的情緒探索技巧,幫助學員們認識壓力來源,學習如何調整心情與生活節奏,並透過「杯子蛋糕裝飾」手作課程,讓大家在創作與甜點療癒中放鬆心情,以溫柔的方式與自己重新連結。

基隆市衛生局提供

衛生局張賢政局長表示,心理健康與生活習慣和壓力調適息息相關。新住民在異地生活承擔許多角色壓力,適當的心理支持與資源接軌,有助於提升其生活品質與心理韌性。衛生局將持續推動多元文化與心理健康融合的衛教活動,提供更多理解與陪伴。

基隆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呼籲民眾,如果發現身邊的親友有情緒低落、情緒困擾、壓力挫折、校園適應、人際問題等所造成之壓力,可撥打24小時免付費「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或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電話24566185,由心理衛生專業人員提供服務。另,本市積極配合衛生福利部推動的「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歲至45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市民朋友,每人3次免費的心理諮商服務,請市民朋友可以多加利用。

另,今(114)年度「新住民心理健康」衛教活動,還有1場次,歡迎本市新住民踴躍報名參加,詳情請上衛生局網站(https://www.klchb.klcg.gov.tw/tw/klchb/1363-302868.html)查詢或撥打基隆市政府國際家庭服務中心:2431-4284轉506黃社工洽詢。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北農指出,料理時若擔心麻竹筍有苦味,可以先將其切塊或切絲後,再用水煮,這樣會更甘甜順口。(資料照)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擁有竹界巨星稱號的麻竹筍,是盛夏當季的美味食材。台北農產運銷公司於臉書專頁「臺北農產」發影片分享,麻竹筍肉質粗、高纖,但吃起來卻清脆甘甜;料理時若擔心有苦味,可以先將其切塊或切絲後水煮即可。

北農指出,每到夏天,市場上總會出現1位「體型最霸氣」的竹筍,也就是麻竹筍,又稱大葉麻竹。它是食用竹筍中個頭最大的,口感鮮甜爽脆,不僅能涼拌、清炒、煮湯,還能製成筍乾、醬筍等加工品,變化多樣。

北農表示,麻竹筍是食用竹筍中個頭最大的,做法多樣,不僅能清炒、煮湯,還能製成筍乾、醬筍等加工品。(資料照)

麻竹筍小百科

●產期:每年5月到11月。

●外觀:無毛淡黃外殼,圓錐筍形好辨認。

●口感:肉質偏粗、纖維較多,但吃起來特別清甜爽脆。

●生長環境:低海拔、排水良好的山坡地最適合麻竹筍生長。

農糧署補充,麻竹筍主要產地在南投、雲林及嘉義縣,由於日治時代大量種植麻竹,發展造紙業,且經常以筍乾出口日本供拉麵配料使用,使古坑鄉成為麻竹筍王國。

最後,北農也分享料理麻竹筍不苦澀的小撇步:烹煮前先將麻竹筍切塊或切絲,再用水煮過即可。如此一來就能有效去除苦味,讓清炒、煮湯的風味更加甘甜順口。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自然》期刊揭秘肺癌不只是抽菸造成,它更可能是長年累積的環境暴露、體內代謝毒素,研究特別點名台北病人出現極為罕見的致癌突變「馬兜鈴酸」,醫師提醒對來路不明的偏方要保持警覺;示意圖。(圖取自shutterstoc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很多病人一生中一根菸都沒抽過,卻仍舊罹患肺癌。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今引述發表在《Nature》的全球性研究指出,肺癌不只是抽菸造成,它更可能是長年累積的環境暴露、體內代謝毒素與基因交互作用的結果。研究特別點名「台北」這個城市,還發現台北病人身上出現極為罕見的致癌突變「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醫師特別提醒民眾,要小心來路不明的偏方。

肺癌蟬聯國人10大癌症死因之首,每年奪走超過9千人生命。造成肺癌的成因終於找到了。

張家銘在臉書專頁「基因醫師張家銘」上指出,2025年7月,一項發表在《Nature》的全球性研究,終於為這個長年的疑惑打開一道科學的窗。肺癌成因不只來自抽菸,長年累積的環境暴露,與體內代謝毒素、基因交互作用的結果等,都是致病的原因。

這份研究在分析全球28個地區、871位非吸菸肺癌患者的基因後,竟然特別點名了「台北」這個城市。研究進行全基因體定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結果發現,1種極其罕見的「突變簽名」 SBS22a,幾乎只出現在台北的樣本中,佔了這類突變的近9成。

張家銘說明,SBS22a 是一種已知與「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相關的致癌突變。這個名字,或許您陌生,但它過去曾廣泛存在於某些傳統中藥中,包括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等成分。由於明確的腎毒性與致癌風險,台灣早在2003 年就已全面禁用馬兜鈴酸相關藥材。這種突變的「地理集中性」,幾乎只在台北樣本中出現,讓國際研究團隊推測:可能存在尚未完全釐清的暴露來源、歷史習慣,甚至是管制外的使用方式。

張家銘表示,研究的結果並不是說現在還在接觸馬兜鈴酸,但是提醒著,有些偏方、保養品、來路不明的草藥,可能在無意間留下長期足跡。即使衛生單位早已禁用馬兜鈴酸,但是否仍有非法使用、民間流傳、黑市產品或跨境電商流入?必須持續監測,不能鬆懈。

空氣污染更是另一個肺癌加速器

除了馬兜鈴酸突變,張家銘又說,研究也揭露了另一個「隱形殺手」:空氣污染(PM2.5)。研究發現,當居住地PM2.5年均濃度超過20微克/立方公尺時,肺癌病人的突變量激增,還會導致端粒縮短、TP53 突變等變化,這些,都是肺癌的分子特徵。

更讓人意外的是,PM2.5對基因的破壞,甚至比2手菸還更明顯。這意味著,在都市生活、每天通勤的人們,即使沒抽過菸,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暴露於更高的基因風險中。

張家銘建議民眾可以從生活中做好肺癌的預防工作:

●對偏方保持警覺,避免使用來路不明或無清楚標示的成分

●留意保健品的成分來源與衛福部登錄狀況

●減少暴露空污,特別是在空氣品質不佳時外出時佩戴口罩

●若有肺癌家族史,可考慮早期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部檢查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外型淡黃色,尾端有淡紫紅色的鱗片葉,皮薄纖維細、辣度低又多汁的嫩薑適合切成薑絲生食或醃製。(資料照)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夏天吃嫩薑,薑薑好!俗語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冰箱裡放一小罐糖醋嫩薑,就是夏天最療癒的消暑解膩神器!農糧署於臉書專頁「鮮享農-YA農糧署」發文表示,外型淡黃色,尾端有淡紫紅色的鱗片葉,皮薄纖維細、辣度低又多汁的嫩薑適合切成薑絲生食或醃製;做成糖醋嫩薑,冰涼入口清爽又解膩。

農糧署提到,嫩薑栽培以南投、臺中、嘉義為主。種植後4~5個月採收的是嫩薑,盛產期是5到8月,也分享夏天必學小菜糖醋嫩薑:

準備材料

嫩薑:200g。

糖:60g。

果醋:60g。

鹽:1小匙。

步驟

1.切片:嫩薑洗淨,用湯匙刮除外皮,切薄片。

2.去生:加鹽1小匙去生,靜置30分鐘。

3.沖洗:倒掉水,用冷開水沖洗2次,瀝乾水份。

4.醃漬:將糖、果醋拌入薑片,約醃漬1天即可入味。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學者指出,黃瓜含有「三酸甘油酯酶」,一種能夠抑制脂肪合成、促進脂肪代謝的酵素,有助於身體減少囤積多餘脂肪;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到夏天,天熱胃口不好又想要瘦身,這時黃瓜成了許多人的首選,素有「清爽、低熱量、能幫助減重」的黃瓜(又稱胡瓜、青瓜),為什麼能被當作減肥蔬菜代表?營養學者洪泰雄指出,它含有「三酸甘油酯酶」,一種能夠抑制脂肪合成、促進脂肪代謝的酵素,有助於身體減少囤積多餘脂肪。

洪泰雄在臉書表示,黃瓜的減肥秘密在於低熱量+高水分+膳食纖維,每100公克僅約15大卡,幾乎是所有蔬菜中熱量最低的一種。因為富含水分,吃起來有飽足感,卻不容易攝取過多熱量,非常適合當作餐前開胃、消暑點心或是取代部分主食的小撇步。除了熱量低,黃瓜中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鈣、磷、鐵等。

洪泰雄說,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黃瓜性味甘寒、無毒,具有清熱解渴、利尿通便、消腫排水的功效。對於容易水腫、體質偏熱、排便不順的人來說,黃瓜正是一種非常溫和的天然「清道夫」。特別是黃瓜中的果膠與植物性纖維,能幫助腸道清除累積的廢物、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排便與消化。不僅讓人感覺更清爽,也有助於改善腹脹與排便不順的困擾。

黃瓜性寒 腸胃不佳不宜多食用

洪泰雄指出,也非人人都適合大量食用黃瓜,由於黃瓜性寒,脾胃虛寒、容易腹瀉或腸胃不佳的人不宜生吃過多,否則可能會引起腹瀉、胃痛,甚至加重體寒、咳嗽等症狀。此外,黃瓜的維生素含量相對較低,如果想要全面攝取營養,建議在吃黃瓜時搭配其他蔬菜水果(如番茄、紅蘿蔔、地瓜葉等),才能補足身體對維生素與抗氧化物質的需求。

學者表示,黃瓜性寒,脾胃虛寒、容易腹瀉或腸胃不佳的人不宜生吃過多,否則可能會引起腹瀉、胃痛,甚至加重體寒、咳嗽等症狀;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生食或熟食黃瓜

洪泰雄說,黃瓜最常見的吃法是涼拌、直接生吃或榨汁,但若擔心腸胃不適,建議可以將黃瓜稍微汆燙或炒熟,依然保有清脆口感,也能降低寒性。黃瓜如果搭配高脂料理(如涼拌皮蛋豆腐、大量油炸食品),反而會讓瘦身效果打折。建議選擇「少油、低鹽」的料理方式,例如黃瓜炒木耳、黃瓜雞絲沙拉、涼拌海帶芽等,都是不錯的健康選擇。

洪泰雄提醒,如果你想靠黃瓜來減重,記得這是一種輔助食材,而不是主食。長期只吃黃瓜減肥,容易導致營養攝取失衡,甚至出現低血糖、疲勞等問題。比較理想的吃法是:一週可以安排3-5次黃瓜入菜,每次控制在半條-1條的量,搭配蛋白質(如雞蛋、豆腐、魚類)、好油脂(如橄欖油、亞麻仁籽油)與全穀類主食(如糙米、地瓜、燕麥)才是穩健減重的健康做法。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空心菜因莖部中空而得名,在臺灣,習慣以葉片大小與型態,來區分不同種的空心菜;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你喜歡吃空心菜(蕹菜)嗎?空心菜因莖部中空而得名,在臺灣,習慣以葉片大小與型態,來區分不同種的空心菜。農糧署於臉書專頁「鮮享農YA – 農糧署」分享,早期主要以水耕栽培「大葉種」為主,現以易管理、產能佳的「竹葉種」為大宗,另外還有產量較少,北部地區少數栽種的「小葉種」。

農糧署分享,不同空心菜的特色。

​●竹葉種:葉片狹長如竹葉,莖呈細長狀,口感較為細嫩,全國各地皆有生產。並以雲林西螺、莿桐及桃園八德為主要產地,多採溫網室旱地栽培。

​●大葉種:葉片寬大偏心型,口感軟嫩,莖則呈粗管狀,口感清脆,早期多在水田、池沼或溪邊種植,俗稱水蕹菜。以宜蘭礁溪、南投名間、嘉義縣新港及臺中大里為主要產地。

​●小葉種:葉片狹小如柳葉,莖呈纖細狀,莖葉較細嫩,多採旱地栽培,產量較少。北部地區有少許零星栽培。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營養師指出,使用愛玉子與紅色火龍果DIY的「粉紅愛玉」不僅色澤夢幻,而且低卡助消化,又能養顏美容,大人小孩都合適吃。(圖取自沈宛徵臉書)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炎夏大家都想吃些清涼又消暑的食物,剉冰、冷飲、冰淇淋等冰品也備受歡迎。營養師沈宛徵分享,夏天想來點不同的點心選擇,不妨試試使用愛玉子與紅色火龍果,居家簡單操作,便能DIY低卡助消化、抗氧化,又能養顏美容的天然甜品「粉紅愛玉」,色澤夢幻吸睛,不僅小孩合適吃,對於想吃甜又怕胖的大人,也是好選擇。

沈宛徵於臉書專頁「沈宛徵營養師」發文表示,愛玉子不僅能做出透明Q彈的口感,再加入一小塊紅色火龍果攪打,立刻變身為天然夢幻的粉紅愛玉,美得像彩虹一樣。加上材料與做法都簡單,不僅能為放暑假的孩子們變換不同口味的點心,大人們也可一同享用。

準備材料:愛玉子、一小塊紅色火龍果、1500c.c.礦泉水。

做法:將材料放入果汁機「低速攪打」,便能做出粉嫩粉嫩的愛玉膠,口感滑嫩又消暑。

2大營養素養好菌、抗氧化

沈宛徵指出,粉紅愛玉是低熱量、清爽系的甜品,其中包含以下2種營養素,假日午後來一碗,不但超級消暑,補水、補纖維,也補好心情。

水溶性膳食纖維:幫助腸道蠕動,養出健康好菌。

天然花青素:來自火龍果的植化素,幫助抗氧化、養顏美容。

營養師表示,粉紅愛玉是低熱量、清爽系的甜品,其中含有的天然花青素,是來自火龍果的植化素,有助抗氧化、養顏美容;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低速攪拌才能打出漂亮膠質

沈宛徵特別提醒,製作時使用果汁機「低速」攪拌,才能打出漂亮膠質,也能避免把愛玉子打爛而難以凝膠。完成後的凝膠直接冰鎮食用最天然,結凍後,可另外添加檸檬與少許蜂蜜食用。此外,加入無糖茶飲也是不錯的變化版。

此外,農業部曾於臉書專頁發文介紹,愛玉凍全世界為台灣專有食品,因愛玉子的授粉需要愛玉小蜂幫忙,而愛玉小蜂為台灣特有昆蟲,因此,也讓愛玉凍成為台灣專屬的國民甜品。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醫師指出,腎臟病患者在病後期代謝鉀、磷的功能會下降,而蛋白質代謝後形成的含氮廢物也需要腎排除;而牛奶剛好富含磷、鉀、蛋白質,腎臟病患者要特別注意攝取。(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牛奶含很多營養成分,舉凡蛋白質糖分跟脂肪甚至一些礦物質都很足夠,所以成長中的小孩或是成人都會建議補充一些牛奶。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指出,牛奶營養,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腎臟病患者在病後期代謝鉀、磷的功能會下降,而蛋白質代謝後形成的含氮廢物也需要腎排除;而牛奶剛好富含磷、鉀、蛋白質,腎臟病患者要特別注意攝取。

林軒任在臉書專頁「引人入腎・林軒任醫師」發文分享,牛奶的營養價值。

蛋白質:酪蛋白佔總蛋白質的約80%,乳清蛋白佔20%,算是優質的蛋白質,補充熱量跟一些肌少症的人都蠻適合的。

脂肪:這部分就是牛奶之前被詬病的所在,因為牛奶的脂肪亞大三酸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並含有多種脂肪酸,包括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所以,後來有出低脂牛奶(但低脂牛奶有沒有比較好倒是不一定)。

維生素:這也是牛奶最常被提到的好處之一,維生素A、D、B2和B12都有蠻多的。

礦物質:富含礦物質中的鈣磷鉀,都是對成長中的孩子以及長者都有些好處!

林軒任分享,腎臟病不適合用牛奶當營養補充品原因。

腎臟病在中後期時排泄毒素的能力會下降,尤其下降的是排泄鉀離子以及磷離子的能力,所以在腎臟病第三期之後,醫師們會開始建議要限制磷跟鉀食物的攝取。

另一方面,雖然蛋白質是人體必須的營養素,但是蛋白質吃下去之後會代謝成含氮廢物,而含氮廢物是腎臟必須要排泄的,當含氮廢物超負債的時候腎臟就會受傷,所以腎臟病中後期(第三期之後)也會開始建議先限制蛋白質攝取。而牛奶剛好富含蛋白質,跟豐富的磷鉀,都是腎臟病患者所需要避開的,所以一般來說腎臟病的人並不建議多喝牛奶來當作日常的營養補充。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i+運動營展現健康與活力 帶動學生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觀傳媒雲嘉南新聞)【記者郭政隆/嘉義市報導】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寶貝、是影響未來的主人翁,培養健康生活型態是健康成長的關鍵,嘉義市政府衛生局為提升學童健康體能與教育處攜手合作,推動國小學童「i+運動營」計畫,自今年3月起歷時4個月的運動與營養教育課程,帶動學生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維持健康體位,並於7/5日假東區體育館舉辦親子運動會,邀請參加「i+運動營」的親子共同參與,共有12所國小、114隊、228位親子同場競技,展現健康與活力。

i+運動營展現健康與活力 帶動學生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嘉義市黃敏惠市長表示,根據教育部學生健康資訊系統112學年度統計資料顯示,本市國小學童視力不良率、齲齒率及肥胖比例皆略高於全國平均,市府高度重視此議題,持續執行向下扎根計畫,從幼兒園大班進行視力篩檢,同時強化學校「7333運動計畫」與營養教育。然而,解決學童健康問題,除學校努力外,家庭的支持也同等重要,學校與家庭應共同合作、相輔相成;希望透過今日的運動會,增進親子的互動,也更加了解運動的樂趣,讓良好的生活飲食及運動習慣深植日常、從小培養,讓大人小朋友都一起越動越健康。

i+運動營展現健康與活力 帶動學生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嘉義市衛生局廖育瑋局長說明指出,「i+運動營」首度於12所國小於今年3月至6月間試辦,邀請體位肥胖、體重過重及對運動有興趣的學生組成「健康體能班」,進行12週專業教練帶領的運動課程與4週營養教育,採小班教學,以營養結合運動,提升學童肌力、柔軟度與心肺適能等健康體適能指標,今天運動會更結合家長一起參加,實踐全面推動「從學校到家庭」的健康生活模式;學童的健康體能發展,學校與家庭皆扮演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缺一不可,唯有學校的專業指導與家庭的支持與共同參與,才能有效培養孩子從小建立正確的運動習慣與健康觀念。

i+運動營展現健康與活力 帶動學生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衛生局國民健康科陳秀玲科長對本次活動說明表示,動設計五大競賽關卡,包括「超大腳丫與背重物賽」、「超級小烏龜」、「強棒出擊」、「同舟共濟」與「動物甩甩樂」,透過闖關形式,全面考驗親子在肌力、核心穩定性、動作協調與團隊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和默契,各關卡競賽的前三名將頒獎鼓勵,總獎金高達3萬元,吸引許多家庭踴躍參加,現場氣氛熱烈、歡笑聲不斷,展現親子同樂、動靜兼具的健康活力;「i+運動營」系列活動即將進入最終場,將於7/19日舉辦壓軸的「營養夏令營」,活動歡迎親子一同參加,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從小培養正確的營養觀念,落實每天吃早餐、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不偏食,為健康成長打下良好基礎。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