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健康文獻 網路分享


民眾的皮膚長痘痘,可能不只皮膚問題,美國百萬網紅腸道專家帕爾博士警告,真正的問題可能藏在腸道裡;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少民眾明明過了青春期,臉上卻不停冒痘,花大錢買昂貴的保養品、到皮膚科請醫師開藥膏等,但是早上醒來,臉上還是冒出新的痘痘,的確令人沮喪。美國百萬網紅腸道專家帕爾博士(Dr. Pal)提出警告,「你的痘痘幾乎和保養品無關,真正的問題可能藏在腸道裡!」

美國百萬網紅腸道專家「腸道俠」帕爾透過影片指出,痘痘不只是因為皮膚髒,它其實是一種發炎反應,這與你體內的狀態息息相關。腸道在調節發炎、消化營養、甚至控制荷爾蒙上都扮演重要角色。當腸道出現問題時,影響會遍佈全身,包括皮膚。一旦腸道菌失衡、消化功能弱,或腸道黏膜受損,身體就會進入慢性發炎狀態。而「發炎」正是痘痘最大的誘因之一。

帕爾解釋,人們的腸道、大腦與皮膚之間,其實一直在互相溝通,這就是「腸腦皮膚軸」(the gut, brain, skin access)。腸道會影響皮膚,而皮膚也能反過來影響腸道。它們透過免疫、荷爾蒙與新陳代謝路徑彼此交流。當腸道發炎時,會向大腦發出異常訊號,大腦再引發壓力反應與荷爾蒙失衡。如此一來,就形成惡性循環:壓力使腸道狀況惡化,腸道變差導致發炎、發炎又讓痘痘不斷冒出。

青春痘的隱藏原因

帕爾認為,痘痘不只是皮膚問題,還可能暗示腸道出狀況,以下是不可忽略的5個腸道警訊:

●腸道內壁受損: 你的腸道內壁就像一道安全門,只允許營養物質進入血液,並將有害物質擋在外面。然而,如果它因飲食不佳、壓力或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而受損,這些毒素和細菌就會滲入血液,引發全身性發炎,特別是在皮膚上,並導致青春痘。

●腸道菌群失衡:當腸道中的「壞」細菌數量超過「好」細菌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高糖飲食: 當人們吃大量的含糖食物和加工碳水化合物,會使血糖和胰島素水平飆升。這會觸發一種名為IGF-1的荷爾蒙釋放,它會增加油脂分泌並堵塞毛孔。此外,糖還會滋養腸道中的壞細菌,加劇菌群失調和炎症。

●壓力: 壓力會直接傷害你的腸道。當你感到壓力時,身體會釋放皮質醇,這會增加腸道通透性並改變腸道細菌。

●食物不耐受:如果你的身體難以消化某些食物,它們會引起腸道炎症並導致皮膚反應。許多人發現,戒掉乳製品或麩質,痘痘明顯改善。

修復腸道關鍵

如何修復腸道呢?帕爾建議民眾7項做法:

1.高纖食物(蔬菜、水果、全穀)能餵養好菌。每天至少要有5種不同的植物來源(水果、蔬菜、堅果、種子等)。

2.攝取發酵食物(優格、泡菜、德國酸菜)補充好菌。

3.減少加工食品、糖分與精緻澱粉,避免壞菌增長與發炎。

4.學會紓壓(冥想、運動、深呼吸)以維持腸腦皮膚軸的平衡。

5.如果曾服用抗生素,應該利用天然的益生菌與益生元食物來修復腸道菌群(而非單靠人工益生菌補充劑)。

6.如果懷疑有食物不耐症,可以嘗試「排除飲食法」,逐步找出誘發痘痘的食物。

7.適度曬太陽,也能改善腸道與皮膚健康。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建議,攝取充足豆類、堅果類,它們富含益生元,可以提供腸道好菌養分;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另外,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也曾在臉書「大腸直腸外科 陳威佑醫師」指出,有越來越多研究提出腸皮軸線(Gut-brain-skin axis)理論,主張腸道與皮膚的微生物有雙向的關係,並會互相影響。《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期刊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失衡會增加上皮組織的通透性、觸發免疫T細胞的活化、破壞免疫系統的調節與平衡。長久下來可能導致尋常性的痤瘡、異位性皮膚炎、牛皮癬等皮膚發炎的情形。

他建議,日常生活中採「地中海飲食法」,有助於維持腸道菌相平衡。以高纖飲食為主,攝取充足豆類、堅果類,豆類、堅果類富含益生元,可以提供腸道好菌養分,幫助腸道內的益生菌生長,維持消化道機能。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近年各式能量飲料百花齊放,然各界專家示警,能量飲料的高咖啡因與糖分,影響健康甚鉅;示意圖。(圖取自shutterstoc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年有關能量飲料的討論變得相當多,近期英國政府明令禁止16歲以下青少年飲用能量飲料。能量飲料含有極高的糖與咖啡因,或許部分成人仰賴它加班,然國外有傳言指出,能量飲料喝多了恐致癌?有千萬訂閱的美國網紅醫師(Mikhail “Mike” Varshavski D.O.)滿致癌因子,很難說能量飲料是主要原因;但能量飲料喝多了,可能對健康有影響,這點可以確定。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政府將在英格蘭地區禁止販售能量飲料給16歲以下青少年,英國衛生大臣斯特里廷(Wes Streeting)表示,政府面對家長與教師的憂慮,以保護青少年的健康。實際上早有不少人倡議應禁止學童喝能量飲料,包含名廚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就抱怨「看過學童在上午喝能量飲料當早餐,精力旺盛到像在牆壁上跳,這些飲料根本是惡夢」。

麥克針對一則網友提問表示,過度飲用能量飲料可能造成健康問題,包括心律不整,以及對心理健康和睡眠的負面影響等。然有媒體報導,能量飲料成分會導致癌症;但麥克認為這報導略為誇大。他認為若少量飲用,並不會致癌;只是其他影響睡眠等狀況仍須留意。

另外據外媒《cleveland clinic》報導,美國兒童和青少年精神學會表示,目前無證據表示12歲以下兒童攝取咖啡因是安全的,所有18歲以下兒童皆應該避免能量飲料。兒科內分泌醫師羅伊(Roy Kim)表示,咖啡因對幼童有極大的健康影響。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國健署指出,減重少吃一餐可能讓你頭暈沒精神、下一餐暴飲暴食、掉入零食陷阱,甚至因為基礎代謝下降而減少熱量消耗;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許多人想減肥時,第一個念頭就是「少吃一餐」,好像少吃就能立刻瘦下來。國健署指出,這樣的做法往往適得其反,可能讓你頭暈沒精神、下一餐暴飲暴食、掉入零食陷阱,甚至因為基礎代謝下降,而減少熱量消耗。

國健署在臉書專頁「食在好健康」說明,當你刻意省略早餐或晚餐,看似熱量減少,卻容易導致血糖不穩定、頭暈沒精神;胃部空空時,大腦釋放出飢餓訊號,讓你更想大吃特吃,所以在飢腸轆轆的情況下,下一餐容易暴飲暴食。

國健署表示,更常見的是,飢餓難耐又難以克制嘴饞,忍不住抓個零食、餅乾、手搖飲、炸物墊肚子,這些食物往往熱量高、營養低,反而讓減肥功虧一簣;少吃一餐飢餓時,身體為了產生能量會分解脂肪,甚至肌肉,長期下來,還可能造成基礎代謝下降,減少熱量消耗,讓身體更容易囤積脂肪。

維持三餐健康減重菜單

●早餐:全穀雜糧(燕麥、地瓜、全麥吐司)+蛋白質(無糖豆漿、雞蛋、低脂乳品),穩定一早的能量。

●午、晚餐:根據我的餐盤,均衡又健康。飯跟蔬菜一樣多(選擇未精製的全穀雜糧,糙米、薯類)+豆魚蛋肉一掌心(魚、豆腐、雞胸肉)+菜比水果多一點+每餐水果拳頭大。

國健署提醒,三餐規律進食,不僅能避免暴食,還能維持正常代謝;選擇清淡少油、低糖的烹調方式,減少熱量攝取。若三餐之間感到餓,可以準備富含水分與膳食纖維的水果(如:芭樂、番茄,一天不超過4個拳頭大小)、小把堅果(一天不超過一湯匙),比零食更健康。

國健署強調,減重時「少一餐」不是長久之計,維持三餐,養成「每餐吃對、吃巧」的長期習慣才是減重正道。吃得均衡,才能真正減脂又維持活力,才是最有效率的瘦身方法。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彰化 報導】中秋佳節禮尚往來,傳遞心意,送禮就送健康與安心!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推動「微型創業鳳凰貸款」,協助女性、中高齡等國民發展微型企業,創造就業機會。今年特別從該計畫扶植的店家中,嚴選兼具專業、天然、無添加及少負擔的健康禮盒,推薦給民眾作為佳節伴手禮首選,其中包括由營養學碩士自行研發的「誠臻健康·無麩質米果禮盒」、二個孩子的母親自創品牌製作的「無調味」與「純天然調味」堅果禮盒,以及因旅行觸發對巧克力熱愛的設計人以純可可打造的原味工藝造型巧克力等等,邀請民眾以實際行動支持三位女性創業者堅持的理想與熱情。

▲前端工程師陳小露以「二個孩子的母親」作為創業的精神,今年中秋推出適合老人與小孩的「無調味」與「純天然調味」堅果「風旅日和」禮盒。(中彰投分署提供)

由中國醫藥大學營養學碩士葉鈺雯創辦的誠臻健康顧問有限公司,主打自行研發的健康食材產品和保健品,為拓展電商通路,她積極參與微型創業鳳凰創業課程,在顧問團隊專業指導下,不僅更有效地發展業務,也提升了行銷經營的專業能力。今年中秋推出的「誠臻健康·優蛋白×米果禮盒」,嚴選SGS檢驗合格的台梗9號糙米、紅藜麥,搭配低溫烘焙堅果、100%冷壓初榨橄欖油與黃金麥芽糖等食材,打造酥脆不黏牙的健康米果零食。

▲覺創設計工作室創辦人陳佳慧結合臺灣在地農產,推出桂花釀、包種茶等茶香特色的「巧遇茗香」巧克力茶點禮盒。(中彰投分署提供)

由前端工程師陳小露轉換跑道創立晴暘實業,透過「創業鳳凰貸款」的支持,搭配專業顧問的耐心輔導,創設無農藥殘留、無人工添加、無防腐劑的「純粹堅果」Nuts & Co品牌。今年中秋節選用「無調味」與「純天然調味」的多種口味堅果推出風旅日和禮盒,要讓老人和小孩都能放心食用。

同樣透過創業鳳凰資源,覺創設計工作室創辦人陳佳慧因一次日本旅行,深受當地巧克力文化的啟發,在顧問的專業指導下,透過異業合作與社群行銷,創造「巧遇農情-CHOMEET」巧克力工藝品牌,並打出高純度、零添加的堅持。今年中秋推出的產品,結合臺灣在地農產,推出桂花釀、包種茶等茶香特色的「巧遇茗香」巧克力茶點禮盒,帶給消費者幸福微甜的驚喜。

中彰投分署近3年成功協助336位民眾取得微型創業鳳凰貸款,並經由顧問諮詢輔導及各種創業研習活動,協助創業店家優化經營策略能力和建立自身的品牌定位,歡迎有興趣的民眾洽詢免付費諮詢專線0800-092-957,或至微型創業鳳凰官網https://beboss.wda.gov.tw/瀏覽。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台中市政府今(4)日上午舉辦兩公約教育訓練及宣導課程,以「生理期也是人權議題!談月經、避孕、人工流產」為主題,邀請禾馨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烏恩慈擔任講師,從專業醫療角度出發,帶領學員探討婦女健康權與人權保障的連結。法制局表示,課程的目的是希望人權能與市民切身需求及日常生活緊密連結。盼透過今日的學習,協助同仁跳脫刻板印象,並在未來行政工作中,持續推動性別平等與人權保障。

本次兩公約教育訓練邀請烏恩慈醫師擔任講座

法制局長李善植致詞時表示,《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12條明定「人人有權享受可能達到之最高標準之身體與精神健康」,其中婦女健康權是重要的一環。然而,當前社會中,月經卻常被視為「不便啟齒」的話題,許多女性因此承受不必要的羞恥與不平等待遇。從校園衛生設施、職場請假制度,到公共政策規劃與設計,若缺乏正確認識,往往會導致女性權益被忽視。

烏醫師表示,是否懷孕的關鍵,不在女性體質,而在於能否基於自主意志決定是否懷孕並採取避孕措施。此一身體自主權,正符合《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所保障之健康與生殖權利。此外,女性應獲得完整且正確的生育資訊,其中亦包括人工流產,以確保其能在充分理解各種可能選項與醫療支持下,做出自主且不受強迫的決定。

烏恩慈醫師與學員們暢談婦女健康權相關議題

法制局說明,此次課程不僅是一場衛教課程,更是一場關於身體自主、知情選擇與尊嚴的討論。透過烏醫師的臨床經驗分享,參與學員得以破除迷思,理解女性在日常生活與醫療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也提醒行政機關在政策規劃與制度設計上,應更加重視多元性別與健康需求。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俄勒岡州波特蘭(俄勒岡州)(貨幣) – 西海岸各州合作建立了一個新的健康聯盟,以應對特朗普總統的行動,衛生部長羅伯特·肯尼迪·少年(Robert F. Kennedy Junior),以及在控制和預防疾病中心的持續混亂。

星期三,政府。蒂娜·科蒂克(Tina Cotik),鮑勃·弗格森(Bob Ferguson)和加文(Gavin New),分別是俄勒岡州,華盛頓和加利福尼亞州的紐約市,宣佈建立西海岸衛生聯盟 – 一個集體,以交換公共衛生信息,以確保居民將繼續受到科學的保護,而不是政治。 ”

在聯合版中,這三名州長因疾病控制中心的醫生和科學家的集體離婚而難以使該機構政治化。

“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向疾病控制中心的醫生和科學家槍擊以及他對機構的嚴格政治化 – 是對美國人民健康和安全的直接攻擊。” “疾病控制中心已成為一種政治工具,可以提高意識形態而不是科學,並且意識形態將導致嚴重的健康後果。加利福尼亞,原始和華盛頓將不允許我們國家的人們處於危險之中。”

根據COTEK州長辦公室發表的一份聲明,新聯盟將在所有州的公共衛生建議中保持一致,以確保科學家,醫生和公共衛生領導人獲悉。

他們還在努力確保國家醫學組織啟發免疫建議,公眾將始終必須“基於他們可以依靠的科學基礎提出一致的建議”。

這項廣告是在三名州長的譴責之後,以撤職,以撤職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unior),為6月在疾病控制中心的17名諮詢委員會諮詢委員會成員。

來源連結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電腦斷層檢查發現1個直徑約20公分的子宮肌瘤。(照片提供/潘李旻諺)

文/潘李旻諺

45歲的陳小姐未婚且自認身體健康,儘管腹部日益腫大,卻一直以為只是「幸福肥」未曾就醫。近日下腹劇烈疼痛,甚至服用止痛藥也無法緩解,晚餐後更是痛到寸步難行,才緊急掛急診。

檢查結果發現,她的子宮竟長了一顆重達1.5公斤的巨大骨盆腔腫瘤,最大直徑約20公分(如圖),所幸術後病理報告證實為良性子宮肌瘤。

醫:莫把警訊當發胖

陳小姐腹痛就醫時,急診醫師在理學檢查時,就觸摸到她的腹部有1顆質地稍硬、表面光滑的腫塊,範圍從肚臍上方2公分處一路延伸至下腹部,並伴隨壓痛感。進一步腹部電腦斷層檢查顯示,這顆巨大的骨盆腔腫瘤,如果以懷孕週數來類比,約莫等同於懷孕20到24週的子宮大小。

醫師透過電腦斷層影像輔以超音波檢查,判斷這顆腫瘤為良性子宮肌瘤,且有局部壞死現象,與陳小姐充分溝通討論後,決定採用傳統開腹手術切除子宮肌瘤。

手術切除 證實為良性

手術從下腹部切開(如同剖腹產的切口),過程中使用子宮頸下段綁帶壓迫子宮動脈,有效減少術中失血,最終順利取出這顆1.5公斤重的子宮肌瘤,且未破壞子宮腔。陳小姐術後恢復良好術後第5天便康復出院,病理報告也確認是良性子宮肌瘤。

依據生長位置,子宮肌瘤可大致分為3類:長在子宮表層的漿膜下肌瘤、長在子宮肌肉層內的肌層內肌瘤、長在子宮黏膜下的黏膜下肌瘤。

大多數子宮肌瘤屬於良性,是否需要治療,主要取決於它是否對患者造成影響。例如:經血量過多、不正常子宮出血、壓迫膀胱或直腸,導致頻尿或便秘。如果出現前述症狀,或是肌瘤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醫師會進一步評估治療。但若無明顯不適,只需定期回診追蹤超音波即可。

至於治療方式,除了考量肌瘤的大小、位置外,患者的生育計畫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被診斷出子宮肌瘤不必過度擔憂,最重要的是詳細檢查後,與婦產科醫師充分溝通,共同討論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作者為鹿港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澎湖民進黨籍立委楊曜飽受睡眠障礙折磨宣,布本屆立委任期屆滿不再參選連任。示意圖。(資料照)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澎湖民進黨籍立委楊曜,今(2日)在臉書發文,宣布本屆立委任期屆滿不再參選連任,原因出在任期內飽受睡眠障礙折磨。根據衛福部資料指出,全台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0.7%,當生活作息及環境已改善,仍出現失眠狀況,應尋求醫師專業協助,並依醫師處方正確使用鎮靜安眠藥。服藥期間,務必注意避免開車,或操作危險機械。

澎湖民進黨籍立委楊曜,做為澎湖唯一的中央民代,在任期內拖著飽受睡眠障礙折磨的身軀,又因承載著民眾期待,讓狀況更惡化。楊曜宣布本屆立委任期屆滿不再參選連任,並且感謝鄉親支持,讓他從2012年起連任4屆立委,他選擇急流勇退華麗轉身,為澎湖政壇投下重磅震撼彈。

如何助好眠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黃名琪表示,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可讓我們夜夜好眠,比如:有安靜舒適的睡眠情境(燈光柔和、溫度適中、隔絕噪音)。固定的生活作息及就寢、起床時間。避免午睡、或午睡不超過半小時。

黃名琪接著說,培養固定的運動習慣,但睡前避免做劇烈運動。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培養放鬆的休閒活動。避免睡前滑手機、上網及看電視。睡前盡量安排做些輕鬆的事,讓身心處在平靜狀態。

黃名琪提醒,一旦發現生活作息及環境已經改善,但仍出現失眠狀況,應就醫尋求醫師的專業協助,並依照醫師處方,正確使用鎮靜安眠藥。

睡眠障礙有哪些種類?

根據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衛教資料指出,睡眠障礙有以下種類:

1.失眠:睡太少或覺得沒睡夠、難以入睡、半夜覺醒或是睡眠品質不好。

2.嗜睡:睡太多,清醒時還打盹,如「睡眠暫停呼吸症」「睡眠不足症候群」「猝睡症」。

3.睡醒週期失調:常見於國際旅行,如搭機到美國產生的時差。

4. 類睡症(睡中異常):睡眠時或前後出現異常行為,如夢囈、夢遊、夢魘、磨牙。

有關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衛教資料指出,若是慢性失眠,原因就必須去探討,例如:身體疾病本身及因為病痛所引發的擔心、焦慮、憂鬱等,均容易導致失眠症。心臟病患者、癌症患者、氣喘病、胃潰瘍、慢性腎病、內分泌疾病、關節炎、神經科疾病(帕金森氏症)及過度肥胖症等,均易引發失眠症。

服用安眠藥期間避免開車

為確保鎮靜安眠藥的使用及用藥品質,衛福部食藥署建議民眾,領取鎮靜安眠藥時,請看清楚藥袋標示、仿單(藥品使用說明書)及用藥指導單張,依藥袋上之劑量與時間服用,勿自行增減藥量。

衛福部食藥署強調,服用安眠藥期間,避免開車、從事需要專注力的工作或操作危險的機械。服藥完畢後就立刻到床上準備入睡,避免其他活動。勿自行混用多種鎮靜安眠藥,也應避免同時使用酒精,以免因藥理作用,增加使用藥品的危險性。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番石榴維生素C更高出奇異果2倍、檸檬6倍;圖為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9月來了,想補充滿滿活力嗎?農業部在臉書專頁「農業部」上發文分享,點名「番石榴」是本月的代表水果!不僅清脆爽口、汁甜回甘,維生素C更高出奇異果2倍、檸檬6倍,水果還有文旦、百香果、檸檬都能補充維生素C;胡瓜、茄子、茭白筍等蔬菜則可補水,對抗秋燥。

根據資料顯示,每100公克珍珠芭樂果肉就含有高達193毫克的維生素C,是奇異果的2倍、檸檬的6倍,熱量低、纖維高、水分多,吃起來有飽足感,不怕發胖,是國民最愛的健康水果。

9月正值盛產期的蔬菜還有鮮甜的茭白筍;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除了番石榴,9月正值盛產期的農漁產也相當豐富:

●蔬菜有胡瓜、花胡瓜、茄子、茭白筍;

●水果包括文旦、百香果、檸檬;

●漁產更是海味滿滿,金目鱸、白蝦、牡蠣、秋刀魚、鯖魚、土魠、石斑魚、旗魚、黃鰭鮪、虱目魚、蟳蟹等當季漁獲都不容錯過。

農業部也提醒,善用在地「當季、當地」食材,既能吃得新鮮營養,又能支持台灣農漁業。9月餐桌上不妨多安排一盤香甜芭樂、一碗清蒸鮮魚,讓健康與美味同步加分。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生活中心/程正邦報導

打鼾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研究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提升死亡風險達2.5倍。(圖/科林提供)
打鼾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研究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提升死亡風險達2.5倍。(圖/科林提供)

「越早睡的人越早死」,這句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的說法,聽來令人心驚。對此,減重名醫邱正宏撰文闢謠,指出這其實是一個「有偏差」的研究結論。他解釋,該說法源自一項針對全球21個國家、超過11萬人進行的流行病學研究,但研究者並未將各國的社會經濟、醫療條件等差異納入考量。例如,非洲部分地區因缺乏電力而早睡,但同時也飽受饑荒、戰亂與醫療落後的困擾,這些因素才是導致壽命較短的真正原因,而非單純的睡眠時間。

蔡依林發現早睡讓她「變漂亮」,因此養成晚上九點半睡覺的習慣,引起網友熱烈討論。(圖/翻攝自網路)
蔡依林發現早睡讓她「變漂亮」,因此養成晚上九點半睡覺的習慣,引起網友熱烈討論。(圖/翻攝自網路)

邱正宏強調,雖然早睡不等於早死,但確實有3個與睡眠相關的壞習慣,已被科學證實與死亡率增加有關。根據2010年發表在《睡眠醫學期刊》(Sleep Medicine)的一篇統合分析,該研究匯集了全球16篇醫學論文,探討睡眠時長與全因死亡率的關係,並得出以下結論:

1.  睡眠不足(每天少於5小時): 全因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2%。邱正宏解釋,睡太少會導致飢餓素增加、瘦素減少,進而增加肥胖與糖尿病風險。此外,體內的可體醇分泌增加、生長激素分泌減少,會使身體處於長期低度發炎狀態,增加罹患癌症和其他慢性病的機率。

2.  睡眠過多(每天超過9小時): 全因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30%。儘管確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推測,這類人可能同時患有憂鬱症或未經診斷的潛在疾病。此外,長時間睡眠通常伴隨著較低的身體活動水平,身體健康不佳或癌症引起的疲勞也可能導致睡眠過長。

3.  晚餐後太早睡: 另一個與早死相關的壞習慣,就是晚餐後立即入睡。根據2018年發表在《癌症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的一項西班牙研究,晚餐後等待2小時以上再睡覺的人,罹患乳癌與攝護腺癌的風險比正常人低了20%。此外,研究也指出,晚上9點前吃完晚餐的人,比10點後才用餐的人,有更低的罹癌風險。

愛吃宵夜、吃飽就睡,也是造成短命的原因之一。(示意圖)
愛吃宵夜、吃飽就睡,也是造成短命的原因之一。(示意圖)

邱正宏補充,另一個2018年發表的中國研究也佐證了飲食與癌症的關聯。該研究發現,晚餐後不到3小時就睡覺、晚餐後沒有散步習慣,以及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的人,都更容易罹患大腸直腸癌。

綜合上述研究,邱正宏建議,為了降低罹病風險,民眾應盡量將每日睡眠時間控制在6至8小時,避免低於5小時或超過9小時。同時,吃完晚餐後最好等待2到3小時再入睡,並盡量在晚上9點前完成用餐,以維護身體健康。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大阪小情侶悶死新生女嬰 「裝垃圾袋打結」18歲母:不會照顧
台海有事英國備戰? 英防長駁斥「說法被扭曲」:優先追求和平解決
九三前夕震撼片!海軍曝漢光41「增程雄三」 模擬美軍補給艦入港
白營走讀變調!黃國昌率「金釵」爬拒馬襲警 她揭背後目的:根本造勢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