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健康文獻 網路分享


不少人喜歡喝中藥進補,然若未正確食用,效果大打折扣。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少人喜歡喝中藥,以為能滋補身體,卻造成更嚴重的過敏!這是為什麼呢?鳴堂中醫體系醫療長、中醫師周宗翰表示,若你以為天天喝中藥,就能免疫力加滿,其實可能只是讓你體內更混亂!

周宗翰在臉書粉專「西醫難解中醫有方 鳴大夫周宗翰醫師 鳴堂中醫體系醫療長」分享,到底為什麼喝了還是容易感冒、疲累、過敏?因為問題根本沒對準,體質亂了套,水藥喝再多都像在打靶卻沒對到靶心。「補藥灌滿,不如補對重點!」

喝藥前,先搞懂自己的體質:別急著進補,一補錯就白喝,還可能讓身體更亂!

●水藥不是萬靈丹:體質沒搞清楚,補進去的只是熱鬧,不是療效。

●中藥不是能量飲:不是今天吞了,明天就變超人。靠量堆,撐不出健康。

該怎麼用中醫調體質、提升免疫力?周宗翰表示,中醫會根據你當下的體質、生活習慣與症狀,判斷你是哪一種「免疫差」的類型,然後對症下藥:

氣虛型:整天累、動一下就喘,還超容易感冒

●飲食調養:黃耆、人參、黨參煮雞湯,或每天喝杯紅棗黃耆茶,都能慢慢補回來。

●生活搭配:少熬夜、多午休,別硬撐,動一動但別過頭,留點氣給免疫系統用!

陰虛型:嘴破、火氣大、晚上睡不好,手腳還會熱熱的

●飲食調養:百合、麥門冬、銀耳燉梨、蓮子湯這類「加濕降火」的食材很適合你。

●生活搭配: 少吃烤炸辣、別追劇到半夜,睡前泡個腳、聽點白噪音,有助入眠也降火氣。

脾虛濕重型:一吃就脹、一冷就拉、臉腫腫身體重重

●飲食調養: 四神湯(蓮子、茯苓、芡實、山藥)、炒薏仁、赤小豆湯,有助祛濕顧脾。

●生活搭配:不要邊吃邊滑手機,早餐一定要吃熱的,冰品、手搖飲先停個半個月看看。

●肝鬱型:壓力大、悶悶不樂、胸口悶、睡眠差

●飲食調養:玫瑰花茶、疏肝理氣的香附、佛手或陳皮煮茶水,幫你解鬱又醒腦。

●生活搭配:多走路曬太陽,寫日記、跳舞、運動流汗,讓情緒有出口,不要硬吞。

周宗翰表示,中醫師的角色,就是幫你看懂你現在的狀態,調出屬於你自己的復原節奏,不是亂補一通!調體質、補免疫,別再自己亂喝。找中醫,喝對才有用!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醫師指出,長期化眼妝、卸妝不當,易讓眼睛過度刺激、加重乾眼問題;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反覆乾眼、眼睛不適,眼妝習慣可能是關鍵原因之一!和欣視光眼科診所醫師林于皓指出,長期化眼妝、卸妝不當,真的容易讓眼睛過度刺激、加重乾眼問題,此外,每用眼20分鐘,抬頭看遠方休息一下,記得「真的眨眼」是眼睛要整個閉上、再張開才有效幫助淚液分泌。

林于皓在臉書專頁「眼睛好朋友 – 和欣視光眼科診所」發文提醒,卸眼妝要溫柔,選擇刺激性低的卸妝品,化妝棉沾濕後敷著溶妝再擦拭,「不要用力搓揉眼皮」、眼妝最容易殘留的地方就是睫毛根部,記得用棉花棒輕輕清潔,以及減少化防水妝。

林于皓說明,由於防水眼妝相較一般眼妝品更難卸除,所以除非真的要去海邊拍照或是有特殊需求,日常盡量避免使用,減少對眼睛的負擔。

林于皓強調,如果眼睛乾燥、不舒服超過一天都沒改善,先別忍耐,請儘早就醫,萬一眼睛越來越乾,未來越來越難處理。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隨著後疫情時代來臨,經歷全球社會帶來的極大衝擊變化,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更加注重個人衛生及醫療保健領域知識,使得健康養成進一步成為人們的生活常態。


▲森一 SenOne 首波推出的產品「北美專利黑接骨木莓+C」(圖/森一 SenOne 提供)

立萬利創新(3054)為台灣知名生技品牌上市公司,旗下擁有多個國內外知名高端保健品牌,包括Vigoway 威客維、NYO3、滴滴鮮等,並在2025年中推出「森一SenOne」新品牌,聚焦**「溫和但有力、自然且講究」**的草本營養主張,切入新世代對身體調節與日常支持的剛性需求,深度掌握市場脈動與消費者需求。

從原料到理念,森一SenOne強調「剛剛好即最好」的保健哲學

延續立萬利創新旗下保健品一貫堅持的高品質原料與科學實證基礎,每一款產品,都是以「植萃」為核心,訴求「保健,不必硬吞」,用溫柔、講究的方式回應身體每日的微小訊號。

品牌核心由一群專精於營養醫學、生物科技的跨界專業團隊共同打造,歷時研發超過一年,從原料來源、配方設計、功能驗證到製程品質全面把關。我們不追求過度堆疊複雜成分,而是講求科學實證、搭配身體的節奏,讓補充變成一種生活中的細節呵護。

首發「北美專利黑接骨木莓+C」打造上班族黃金日常保健組合

接骨木莓除了可直接以天然莓果形式攝取外,現在有更聰明的方法,可選擇高濃縮的接骨木莓保健品,飽含多酚、花青素和酚酸等活性成分,作為日常補充的便利選擇。

許多媒體揭露,市面上充斥劣質或是摻假混用的接骨木莓,森一SenOne首波推出的產品「北美專利黑接骨木莓+C」,堅持使用通過 加拿大TRU-ID 第三方認證的專利黑接骨木莓原料 ElderMune,生物技術檢驗具品種來源保證的國際專利級原料,確保產品不摻雜他種便宜莓果或人工添加物,且挑選來源可追溯的 Sambucus nigra 品種,為消費者把關入口安全與效力。

營養師吳婉華進一步表示:「接骨木莓在歐洲已有悠久使用歷史,現代科學更證實其對健康維持有明顯幫助。β-葡聚醣本身就是天然存在於燕麥中的功能性營養素,與接骨木莓、維生素C形成加乘的協同作用,能從不同機制提升整體健康力。不僅是採取被動的保健姿態,更是主動幫助穩定體內環境的重要角色。」

1.黑接骨木莓
富含維生素C、黃酮類、多酚類和特殊植化素,營養補給,健康維持。

2.維生素C
有助於維持細胞排列的緊密性。具抗氧化作用。

3.燕麥β-葡聚醣
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調節生理機能。

可見無論是作為日常維持,或在環境多變的時節加強補給,高濃縮接骨木莓保健品都是一個安全又便利的健康選擇,特別適合忙碌的現代人輕鬆補充!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風災過後1週要做好清潔工作,降雨後易產生積水容器,孳生病媒蚊,做好清潔工作是預防登革熱關鍵;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丹娜絲颱風已遠離,卻仍帶來豪雨影響,導致部分地區積水或淹水,且近期有部分縣市傳出登革熱疫情。環境部與衛福部疾管署特別呼籲,風災後1週為登革熱防治關鍵期,降雨後易造成環境中產生積水容器,孳生病媒蚊,籲請民眾主動巡檢居家環境。同時,要留心飲食衛生及環境消毒,預防腸道傳染病。

丹娜絲颱風環境部環境管理署提醒,風災後1週是防治登革熱的關鍵時期,提醒民眾在雨後應儘速檢查住家內外及周圍環境,主動檢查居家周遭積水處,務必落實「巡」、「倒」、「清」、「刷」的措施,清除積水容器等可能孳生病媒蚊的地方,降低傳染病感染風險。

環境管理署指出,登革熱是由蚊子叮咬傳播病毒,颱風過後的間歇降雨易使住家環境出現積水容器,為病媒蚊提供孳⽣機會。若病媒蚊在積水中產卵,約1週後就能羽化為登革熱病毒傳播媒介,至2週左右恐使病媒蚊密度上升。

有關登革熱的疑似症狀,疾管署在官網表示,如有出現發燒、頭痛、腹瀉、噁心嘔吐、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活動史,以利醫師及早診斷及通報。

注意飲食衛生及環境消毒 預防腸道傳染病

疾管署接著說,風災地區蓄水池如遭污水侵入,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並將水澈底煮沸後再飲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請勿食用。居家環境可用市售含氯漂白水稀釋100倍擦拭;廚具及餐具應煮沸消毒,或用10公升清水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進行消毒,並以清水沖洗乾淨後再使用,如有不適症狀請儘速就醫。

預防疾病,請依「濕、搓、沖、捧、擦」步驟正確洗手,如果無法取得肥皂和清水時,可使用酒精含量60%至95%的乾洗手液清潔雙手;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疾管署提醒,限/停水地區務必飲用煮沸的開水或市售瓶裝水;恢復供水後,如發現給水有混濁、異色及異味時,請立即通報當地自來水事業單位處理。限/停水期間,如轉開水龍頭還有水,請依「濕、搓、沖、捧、擦」的步驟正確洗手,如果無法取得肥皂和清水時,可使用酒精含量60%至95%的乾洗手液清潔雙手。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睡前牛奶並非人人適用,研究表示「睡前牛奶」可能讓你睡的更不好,原來惡夢和飲食息息相關;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睡前牛奶」可能讓你睡的更不好,原來惡夢和飲食息息相關。台灣神經科臨床醫師暨腦科學博士鄭淳予引述研究指出,對於特定族群,睡前那杯「暖心牛奶」,可能正是干擾一夜好眠的幕後黑手。若民眾經常在半夜翻來覆去或被惡夢驚醒,不妨從安心好眠3大飲食技巧調整起。

鄭淳予在臉書專頁「鄭淳予醫師。腦神經科學博士」發文指出,睡前牛奶並非人人適用,加拿大蒙特婁大學團隊,在2025年7月發表於《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一項研究,對1082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涵蓋飲食習慣、食物敏感性、睡眠品質以及夢境。研究發現:32.2%的人「每週至少會做1次惡夢」,吃宵夜或晚上太晚吃東西,更容易讓夢的內容感覺不愉快,惡夢的嚴重程度與「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 及其他食物過敏,有著明顯的關聯。

鄭淳予表示,在報告食物影響夢境的參與者中,22%歸因於乳製品,許多人認為「乳製品」(如起司、牛奶、優格)會讓他們的夢境變得更令人不安,或「奇異怪誕」(bizarre)。約有25%的參與者認為,深夜進食或特定食物會影響他們的睡眠。其中,「乳製品」、「甜食」和「辛辣食物」都是常被點名的「睡眠干擾者」。

為什麼吃錯東西會做惡夢?鄭淳予歸結科學家幾種推測原因:

1.腸胃不適訊號滲入夢境:當我們熟睡時,外界或體內的各種「感官刺激」都可能融入夢境內容。奶製品、辛辣或甜食,導致的腹脹、絞痛等不適感,對熟睡中的大腦而言也是一種「干擾訊號」,可能轉化為夢中的負面情節,形成各種古怪或可怕的畫面。

2.睡前過飽打亂生理時鐘:如果夜間很晚或睡前才吃大餐或宵夜,會迫使腸胃在夜間加班,讓負責放鬆的副交感神經無法好好休息。這不僅會干擾深度睡眠,也可能因體溫升高、代謝活躍而增加夜間醒來或做惡夢的機率。

3.腸道與腦的交互作用:腸道與大腦之間透過神經、免疫和內分泌途徑密切相連和對話,稱為「腸腦軸」(gut–brain axis)。我們腸胃難以消化的食物,可能透過生理反應和菌相變化,影響情緒和荷爾蒙,進而影響大腦夜晚做夢的狀態。

鄭淳予建議,安心好眠的3大飲食技巧:

●夜間不要太晚進食或吃大量宵夜

避免高油、高糖、乳製類、甜食或辛辣食物,請記住「少量適度」、「晚餐早食」的原則。「鹽酥雞、炸雞、披薩、蛋糕、麻辣燙等小吃」,睡前都應盡量避免。

●睡前真的餓了可選擇的食物

一小把杏仁或核桃,或是一小碗燕麥片,燕麥是優質碳水化合物,較不會引起血糖波動,也能促進褪黑激素生成。

●不要喝酒助眠

☆飲酒過量 有害健康 禁止酒駕☆

隨著酒精代謝,會干擾腦部正常睡眠週期,因此,很多人酒後常在後半夜驚醒,甚至做可怕的夢魘。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營養師表示,黑豆不僅補腎益氣,還能提升性慾,男女都該吃;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浪漫夜晚要「上陣」前,最怕提不起勁,破壞「性」福。營養師李婉萍於臉書專頁發影片分享10種能增加行動力的「天然食物」,像是西瓜、黑豆、蝦子、菠菜、蘆筍、蘋果、南瓜籽等;其中,黑豆不僅補腎益氣助養生,還能提升性慾,男女都該吃。

李婉萍表示,許多人在愛愛前會想靠海鮮撐場,大啖生蠔、牡蠣等美食。不過,她強調,除了海鮮以外,也可以攝取以下10種食物,幫助提升性慾、增加幸福感:

10食物讓行動力升級

●西瓜:夏天吃西瓜不只消暑,裡面的瓜胺酸會轉換成精胺酸,直接通血路,放鬆我們的小血管,讓人整晚都很有感。

●咖啡:咖啡能夠活躍我們的多巴胺,讓人整晚嗨不完。不只提神靠它,床上也靠它。

●黑豆:富含優質蛋白質與鐵質,不僅能補腎益氣助養生,還能提升性慾。

●蝦子:補腎壯陽,讓人精力旺盛,男性適量吃就對了。

●菠菜:可謂「男人的菜」,裡面的硝酸鹽能幫助生成一氧化氮,放鬆血管,讓下半身撐得住又持久。

●蘆筍:歐美的天然壯陽藥,含有大量的天門冬胺酸,能幫助身體快速修復疲勞,還含有維生素B6、葉酸,能提升興奮感。

●蘋果:含有多酚與抗氧化劑,能促進血液循環,讓人全身發熱,尤其能幫助喚起女性性慾。

●南瓜籽:別小看1顆籽,它能保護男性攝護腺,裡面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可以增加性能力。

●巧克力:含有色胺酸,類似人們談戀愛時會分泌的幸運物質,可以刺激大腦的快樂中樞,讓人一吃就幸福感滿溢。

●鰻魚:富含多種維生素、磷脂,有助於壯陽、增強腦力,一次顧好「小頭及大頭」。

營養師分享,鰻魚富含多種維生素、磷脂,有助於壯陽、增強腦力;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 圖片來源/pexel

近來流行的「無火香薰蠟塊」,其實可能不是那麼無害!美國普渡大學最新研究發現,這類蠟塊在加熱時會釋放出大量「奈米等級的微小顆粒」,濃度甚至和汽車柴油廢氣差不多,每立方公分空氣中可能含有100萬顆,若長時間吸入,可能會傷害呼吸系統。

無火香薰=汽車廢氣?沒那麼誇張,但也不能小看

研究指出,蠟塊中常見的香氣成分(像是天然萃取的「萜烯」)在遇到室內的臭氧後,會產生極小的顆粒,比PM2.5(細懸浮微粒)還小,容易被吸進肺部。不過,這不代表它就等同於汽車排放的廢氣。

汽車廢氣裡除了這些顆粒,還有許多其他有害物質,比如:

  • 一氧化碳(會讓身體缺氧)

  • 氮氧化物(會傷肺)

  • 揮發性有機物(可能致癌)

而香薰蠟塊產生的成分相對單純,風險雖在,但不必過度恐慌,重點在於使用方式與通風。

▲ 圖片來源/pexel
▲ 圖片來源/pexel

香味藏危機!藤條香薰也可能釋出甲醛

另一種常見的液體「藤條香薰」,也被點名有風險。北京大學一項研究指出,這類香薰會釋放某些氣體(像α-蒎烯、β-蒎烯),不只會讓眼睛、鼻子、喉嚨感到不舒服,與臭氧結合後還可能產生甲醛。

研究發現,有些產品釋出的甲醛濃度,是安全標準的2到3倍。甲醛長期吸入可能會影響健康,尤其對家有嬰幼兒或過敏體質的人更該注意。

怎麼用香薰才安全?3個實用小技巧

選擇安全成分:避免選用含「高萜烯」香料的產品,選擇標示「天然植物精油」的比較安心。

避開臭氧來源:不要和會產生臭氧的機器(如印表機、空氣清淨機)放在同一空間,這樣能減少有害物質的生成。

放對位置+多通風

香薰產業未來改革方向

目前已有專家建議香薰產業進行改善,包括:

  • 改用更穩定、不易產生有害物質的原料;

  • 明確標示產品成分與風險;

  • 推動「低污染香薰認證」制度,幫助消費者做出安心選擇。

如果你喜歡使用香薰營造氣氛,也別太緊張,只要挑對產品、注意使用方式,其實還是可以安心享受香氣帶來的療癒感。

延伸閱讀

健身房人人流汗「器材到底有多髒」?想健康運動,先學會這些自我防護方法

明明擦了防曬,為何還是曬黑? 醫曝「加速老化」NG行為:不是有擦就好!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中醫指出,長夏養生要以養脾為主,可以吃助於排濕的絲瓜、薏仁、綠豆等食物。(資料照)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小暑節氣將至,當心炎熱暑氣傷身!昌盛堂中醫診所中醫師黃玉芬於臉書專頁發文分享,小暑,是24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古代素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是一年中高溫逐漸增強、濕氣漸盛的時候。她列出有助於防範暑氣的3類食物,如祛濕的絲瓜、健脾的紅棗、養陰的沙參等。

黃玉芬提到,小暑過後,如蒸籠般悶熱的天氣常讓人感到心浮氣躁、食慾不振。不少人在這段時間為了降溫解渴,喜歡大啖冰品、冷飲、生食,容易傷及脾胃,臨床上出現腸胃症狀特別多。中醫認為「春夏養陽」,應順應節氣變化、適當清熱祛暑、養陰健脾,才能安然度過盛夏,不讓暑氣傷身。

小暑常見不適 頭暈、胸悶又煩躁

黃玉芬分享,傳統節氣將小暑到處暑之間稱為「長夏」,橫跨7、8月。夏日酷暑容易影響人體生理機能,往往導致體質虛弱的人毛孔排出汗液不暢快,進而引起濕熱,悶在身體裡面,耗損陽氣,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食物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食慾變差還不想進食。

她表示,脾胃之氣升發不利,則會出現身體沉重、發懶、食慾不佳、腹脹、腹瀉,伴隨精神不濟、胸悶、頭暈、頭痛、頭重、煩躁口渴的狀況,這稱為「疰夏」。因此,平時素有「氣陰兩虛」或「脾氣虛弱」之人,要特別注意被外界環境變化所引動的情形。

中醫表示,脾胃功能失調會出現身體沉重、發懶、食慾不佳等症狀;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小暑飲食重點 祛濕、疏肝健脾

●排濕:黃帝內經提到「長夏應脾而變化」,長夏養生要以保養脾臟為主,脾胃狀況好,氣的升降出入便能如常運作,全身的津液輸佈及水分代謝才會正常。推薦服用藿香、佩蘭、薏仁、綠豆、絲瓜等。

●養肝健脾:可依著「酸辛化甘」理念來飲食。比如「酸」能收澀,少量不僅能疏肝,還能助長食慾,推薦食用洛神、烏梅、山楂等;「甘味」則能養脾,如酸辣湯(建議勾芡不宜太厚)、山藥、紅棗、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等。

●養陰:暑濕或暑熱久了容易出現氣陰不足的情況,當疲倦、口乾舌燥、汗出多、胸悶感襲來,可以選擇麥冬、西洋參、沙參、玉竹來益氣養陰。

日常保健5重點

●飲食:避免過量冷飲或生冷食,尤其激烈運動後更需避開。

●空調:不要直吹頭部、腹部。

●穿搭:近幾年流行的露肚裝,也應少穿以免風寒入侵腹部影響腸胃、婦科。

●運動時間:盡量錯開正午高溫期在戶外運動,且運動後應即時補水或補充電解質。

中醫提醒,小暑期間,盡量避免在正午高溫時段於戶外運動,且運動後應即時補水或電解質;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穴位按摩:

1.合谷穴:

位置:手背,第1、2掌骨之間,約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取穴。

功效:開關通竅,清熱解表。

2.風池穴:

位置:位於頸後枕骨下緣、兩筋外側凹陷處,按之微微痠脹可緩解肩膀肌肉僵硬。

功效:緩解頸部僵硬,祛風解表,舒緩頭痛。

3.內關穴:

位置:前臂內側兩筋之間,手腕橫紋上3指幅的高度。

功效:調節腸胃系統,達到止吐、止嗝、消脹氣的效果。另j外,還可寧心安神、寬胸理氣。

4.手解穴:

位置:手掌朝上,於第5掌骨與第4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尖所觸之處。距掌指橫紋1寸為手解1穴。手解1穴近端5分為手解2穴。

功效:手解穴為董氏32解穴之一,董氏奇穴的重要穴位,效果神速,是最佳之止痛穴。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邱良進(中)與夫人馮貞芬(左)捐贈1部社區健康巡迴車給高醫岡山醫院,讓醫護人員能更機動深入社區、長照據點提供服務。(高醫岡山醫院提供)

〔記者蘇福男/高雄報導〕高醫岡山醫院開院屆滿週年,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邱良進與夫人馮貞芬捐贈1部社區健康巡迴車給院方,讓醫護人員能更機動深入社區、長照據點提供服務。

邱良進為高醫大第25屆傑出校友、國際獅子會總監,一向熱心社會公益的他,回饋母校不遺餘力,今年3月接任高醫大校友總會理事長,募款1000萬元為母校購置偏鄉服務醫療車,更發起「起飛圓夢助學金」500萬元募款計畫,在校友及獅子會友熱心響應下,已順利達標,共募得651萬元,將專款專用,讓弱勢學生安心就學。

除捐助各項教育基金、獎助學金及國際醫療援助金,出資修繕高醫大醫管資教室「良進講堂」,邱良進至今已先後捐贈7部車輛給高醫體系,包括在地關懷車、偏鄉服務醫療車、醫療巡迴車和福祉車等,社區健康巡迴車為高醫體系的醫療巡迴車補足最後一塊拼圖。

邱良進有感而發表示,自己與妻子在高醫相遇相知,3個孩子也在高醫出生,全家包括女婿在內6名成員,就有4位就讀高醫,與母校緣牽一生,自己6年前因頸椎壓迫神經,下半身麻木無法動彈,幸得高醫大副校長、神經外科醫師林志隆施行9小時的手術治療,才得以康復,歷劫重生後,對母校高醫大及體系醫院心懷感恩。

高醫岡山院長黃炫廸表示,去年開院以來,院方積極推動社區醫療與健康促進,與12群社區醫療群簽約建立轉診制度,並與居護所合作居家醫療、安寧療護,打造整合型居家照護服務,院方並承接衛生所相關業務,協辦整合性篩檢、疫苗接種,走入社區及長照據點,持續舉辦健康衛教講座。

他說,健康巡迴車將大幅提升醫院深耕在地健康的行動力,讓醫護人員能更機動深入社區、長照據點,強化居家醫療、預防保健、健康促進等服務,真正做到「醫療無距離」。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園藝活動有助維持大腦功能,讓人活得更健康,更能強化長輩認知;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園藝活動有助維持大腦功能,讓人活得更健康。現在,有越來越多失智症患者也透過農場的綠色處方而受惠。專家指出,自然療法可以增加身體活動量和社交聯繫,同時減輕壓力,這對血壓、血糖控制和健康體重有多重的連鎖反應,從而降低失智症等疾病的風險。因此,挪威鼓勵日間照護服務的民眾,能走進農場;國內則有長庚團隊開發VR園藝任務,強化長輩心智認知功能。

BBC》報導,來自挪威的瑪麗安娜・羅格塔德(Marianne Rogstad)是退休奶奶,她曾在瑞士擔任飯店接待工作長達50年,天天接觸不同的語言與文化。但當她退休回到挪威後,卻被診斷出失智症,不久便開始封閉自己,失去過去那些讓她大腦活躍的刺激來源。直到她到奧斯陸郊外的「護理農場」(Impulssenter),情況才轉變。

羅格塔德每週在護理農場待3天,種菜、餵牛,享受大自然的輕鬆愜意。挪威的「護理農場」模式為失智症患者以及更多追求健康生活的人們,提供具有希望的「綠色處方」。

溫哥華家庭醫生、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員梅麗莎・藍(Melissa Lem)說,自然療法可以增加身體活動量和社交聯繫,同時減輕壓力,這對血壓、血糖控制和健康體重有多重積極的連鎖反應,從而降低失智症等疾病的風險。「我們都知道,更多的身體活動可以改善身心健康,而園藝能進一步強化這些益處,」她說。

科學證實:園藝是「大腦的健身房」

新數據揭示了園藝的益處。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開創性的研究,探討園藝活動與人類一生中智力變化之間是否存在關聯。研究比較了11歲和79歲參與者的智力測驗分數。結果顯示,花時間進行園藝活動的人,其認知能力的提升的程度,比從未或很少進行園藝活動的人更大。該研究的研究員珍妮·科利(Janie Corley)說,參與園藝活動、學習植物知識,或是日常維護花園,這些過程都需要動用到大腦的多種複雜功能,例如,記憶力和執行功能。

科利表示,這些益處有一部分可能與「用進廢退」的認知理論有關。這個理論指出,人的大腦功能在年老後是否仍然靈活,大多數取決於平常是否常使用。如果不再做那些能刺激大腦特定區域的事情,那些區域的功能就會逐漸退化。

園藝不只應用在農場幫助長者,也能結合科技,達到提升認知的效果。舉例來說,長庚大學職能治療系吳菁宜、莊宜靜與電機系林韋丞等教師跨領域合作,打造虛擬實境(VR)園藝情境任務,設計整套心智活動訓練,讓高齡者可以沉浸其中,強化心智與促進認知功能進步。

研究團隊應用高解析度大於1000dpi與幾近同步的顯示面板,採用已有實證驗證的訓練活動,讓認知衰退的長者沉浸於虛擬實境,在最貼近其生活情境的場景,讓長者從事感興趣的大腦園藝訓練活動。

這項透過一系列情境任務,可提升長輩各式基本與進階認知功能,包含持續性、分散性注意力,以及處理速度能力、工作記憶力與執行功能。系統還可視長者的執行表現,決定難度提高或降低,能給予更適切的挑戰任務。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