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7 月 2025



發稿時間:2025/07/11 21:14

最新更新:2025/07/11 21:15


字級:

臺北醫學大學投入國際醫療援助領域逾20年,將醫學教育與社會責任結合,不僅深入非洲與偏鄉醫療現場,進行跨文化的醫療對話,更為全球友邦提供長期系統性的醫療援助。

臺北醫學大學7月10日攜手天下文化共同舉辦《這樣愛,給世界更多可能》新書分享會,包括外交部政務次長陳明祺、北醫大校長吳麥斯、萬芳醫院院長劉燦宏、臺北神經醫學中心副院長葉篤學等多位貴賓出席,並且有來自馬紹爾群島的醫師、北醫大國際醫療服務團校友等代表,共同見證北醫大醫療援助新篇章的開啟。

陳明祺次長表示這是台灣對外援助的珍貴紀錄,可為未來實踐國際醫療援助提供擘畫的藍圖。北醫大在國際醫療援助上的努力不僅是單點的臨時援助,更逐步發展出系統性、持久的解決方案。透過智慧醫療與友邦合作,北醫大已經能夠有效響應榮邦計畫,展現台灣價值外交的深刻意涵。

北醫大校長吳麥斯表示,國際醫療援助不僅是人道行動,更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實踐國際醫療,學生能夠開拓視野,關注全球醫療議題,並進一步體現醫學教育的人本精神。

曾參與國際醫療援助的醫師們交流參與心得,包括萬芳醫院院長劉燦宏提及國際醫療的經驗,讓參與醫護人員的視野和心性得到了顯著提升;北醫附醫教學部主任葉篤學曾任史瓦帝尼教學團團長,他展示了與當地非政府機構合作推動永續醫學教育的成果;來自馬紹爾群島的雙和醫院外科住院醫師Cody RumosJack分享在雙和醫院的實習收穫良多。多次跟隨北醫大海外服務社團出團的校友林子涵,更感謝北醫大提供的機會,讓團員們不僅學習實踐USR精神,更在服務中歷練成長。

這些經歷讓與會者吳校長也為即將出團的三支暑期國際醫療學生服務隊授旗。《這樣愛,給世界更多可能》為北醫大國際醫療援助歷程留下紀錄,也為未來的國際醫療行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參考。

(圖.文/臺北醫學大學)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不少人喜歡喝中藥進補,然若未正確食用,效果大打折扣。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少人喜歡喝中藥,以為能滋補身體,卻造成更嚴重的過敏!這是為什麼呢?鳴堂中醫體系醫療長、中醫師周宗翰表示,若你以為天天喝中藥,就能免疫力加滿,其實可能只是讓你體內更混亂!

周宗翰在臉書粉專「西醫難解中醫有方 鳴大夫周宗翰醫師 鳴堂中醫體系醫療長」分享,到底為什麼喝了還是容易感冒、疲累、過敏?因為問題根本沒對準,體質亂了套,水藥喝再多都像在打靶卻沒對到靶心。「補藥灌滿,不如補對重點!」

喝藥前,先搞懂自己的體質:別急著進補,一補錯就白喝,還可能讓身體更亂!

●水藥不是萬靈丹:體質沒搞清楚,補進去的只是熱鬧,不是療效。

●中藥不是能量飲:不是今天吞了,明天就變超人。靠量堆,撐不出健康。

該怎麼用中醫調體質、提升免疫力?周宗翰表示,中醫會根據你當下的體質、生活習慣與症狀,判斷你是哪一種「免疫差」的類型,然後對症下藥:

氣虛型:整天累、動一下就喘,還超容易感冒

●飲食調養:黃耆、人參、黨參煮雞湯,或每天喝杯紅棗黃耆茶,都能慢慢補回來。

●生活搭配:少熬夜、多午休,別硬撐,動一動但別過頭,留點氣給免疫系統用!

陰虛型:嘴破、火氣大、晚上睡不好,手腳還會熱熱的

●飲食調養:百合、麥門冬、銀耳燉梨、蓮子湯這類「加濕降火」的食材很適合你。

●生活搭配: 少吃烤炸辣、別追劇到半夜,睡前泡個腳、聽點白噪音,有助入眠也降火氣。

脾虛濕重型:一吃就脹、一冷就拉、臉腫腫身體重重

●飲食調養: 四神湯(蓮子、茯苓、芡實、山藥)、炒薏仁、赤小豆湯,有助祛濕顧脾。

●生活搭配:不要邊吃邊滑手機,早餐一定要吃熱的,冰品、手搖飲先停個半個月看看。

●肝鬱型:壓力大、悶悶不樂、胸口悶、睡眠差

●飲食調養:玫瑰花茶、疏肝理氣的香附、佛手或陳皮煮茶水,幫你解鬱又醒腦。

●生活搭配:多走路曬太陽,寫日記、跳舞、運動流汗,讓情緒有出口,不要硬吞。

周宗翰表示,中醫師的角色,就是幫你看懂你現在的狀態,調出屬於你自己的復原節奏,不是亂補一通!調體質、補免疫,別再自己亂喝。找中醫,喝對才有用!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40歲以後,如果出現突然的燥熱、夜間盜汗等,有可能是更年期前期;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40歲後開始「燥熱、失眠、情緒不穩」?小心妳已進入更年期前期!板橋菡生婦幼診所婦產科醫師嚴絢上指出,更年期前期是指停經前的3-5年,通常發生在40-50歲之間。在這個階段,我們的卵巢開始逐漸減少雌激素的分泌,身體開始為更年期做準備。

嚴絢上在臉書「率直的療癒系女醫 婦產科 嚴絢上醫師|新北板橋 產檢 子宮鏡 微創手術」指出,更年期前期是一個自然而美麗的過程,代表著女性生命中另一個智慧階段的開始,而在此階段共有7大徵兆。

更年期前期7大徵兆

1.月經變化

●月經週期變得不規律,可能提前或延後。

●經血量可能增加或減少,有時會有點狀出血。

●經期長短也會發生變化。

2.體溫調節的困擾

●突然的熱潮紅,就像有人在妳體內點了一把火。

●夜間盜汗,可能會影響睡眠品質。

●有時會伴隨心悸和焦慮感。

更年期前期可能會有心悸和焦慮感;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3.睡眠品質的改變

●失眠、淺眠、多夢,容易醒來。

●可能與熱潮紅、盜汗相關。

●影響白天的精神狀態。

4.情緒波動

●心情起伏變化較大,容易煩躁易怒。

●偶爾會有焦慮、憂鬱的感覺。

●注意力不集中,有時會缺乏自信。

5.私密處的變化

●陰道可能變得較乾澀。

●性生活時可能會有不適感。

●感染風險可能增加。

因荷爾蒙變化,私密處可能比較敏感且容易感染;示意圖。(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6.骨骼健康的關注

●骨質開始流失,需要特別注意。

●可能會有關節痠痛的情況。

●腰痠背痛變得更常見。

7.其他身體的小變化

●皮膚變得較乾燥,頭髮可能稀疏。

●體重分布的調整,特別是腹部。

●偶爾會有疲倦感、頭痛。

●可能出現頻尿或輕微尿失禁。

保養秘笈一次看

嚴絢上指出,更年期前期是即將綻放另一種美麗的「預告片」!每一個身體的變化都在告訴妳:「妳值得被好好照顧!」可以利用以下分享的保養秘笈好好呵護自己。

傾聽身體的聲音

每個女性的更年期前期體驗都是獨特的,學會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記錄症狀,這將幫助妳更好地了解自己,也能在就醫時提供醫師重要資訊。

營養與生活的溫柔呵護

●增加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豆製品、亞麻籽、芝麻。

可攝取芝麻、豆製品等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圖擷取自photoAC)

●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為骨骼健康打好基礎。

●適度運動,特別是重量訓練和有氧運動的結合。

●維持規律作息,讓身體有充足的休息時間。

心靈的滋養與平衡

●練習深呼吸、瑜伽或冥想,幫助調節情緒。

●培養興趣愛好,讓生活充滿樂趣。

●與家人朋友分享心情,不要獨自承受。

●給自己一些專屬時間,做喜歡的事情。

專業陪伴,安心前行

如果症狀影響到生活品質,請不要猶豫~尋求專業婦產科醫師的協助。現在有很多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包括:荷爾蒙替代療法、非荷爾蒙藥物治療、補充天然保健品、個人化的生活調整。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紐約布魯克林, July 11, 2025–(BUSINESS WIRE)–(美國商業資訊)–全球互聯健身及互動內容領導品牌 iFIT 今日宣佈,與全球最知名科技公司之一的 Samsung Health 達成突破性合作。此項策略性夥伴關係,旨在重新定義全球數百萬用戶的個人化健康及保健體驗。

「我們與iFIT的合作突顯了 Samsung 對全民預防性健康及健身的堅定承諾。透過 Samsung Health,我們致力提供高度個人化的健身體驗,協助用戶養成更健康的生活習慣,提升整體健康狀況。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 Galaxy 生態系統與 iFIT 的智能設備及教練打造的優質內容整合,攜手塑造個人化互聯健身的未來。」Samsung 流動業務數碼健康團隊高級副總裁 Hon Pak博士表示。

Samsung Health 是一個直觀的一站式平台,專為協助用戶實現健康與保健目標1而設計。透過整合來自多個來源的數據,包括從相容的 Samsung Galaxy 穿戴式裝置(如 Galaxy RingGalaxy Watch)收集的數據,Samsung Health 提供睡眠指導、健康追蹤與個人化介面,甚至可協助用戶管理藥物2及健康記錄。3用戶可以追蹤結果、查看詳細報告,並在相容的 Galaxy 設備上接收 AI 驅動4的指導5。現在,透過與iFIT的合作,用戶將擁有更多工具達成健康目標。6

iFIT 體驗將於今年秋季向 Samsung Health 用戶推出,精選的 iFIT 運動課程將直接在 Samsung Health 應用程式中提供,採用月費或年費訂閱方式。Samsung Health 用戶將可探索 iFIT 精選的力量訓練、瑜伽、普拉提、有氧、恢復、正念、HIIT 及芭蕾塑身等豐富內容。iFIT 計劃未來進一步整合至 Samsung Galaxy 裝置及相容的 iFIT 健身設備,如 NordicTrack 和 ProForm。

「個人化健康是未來趨勢,而我們與 Samsung Health 攜手,正幫助全球數百萬人開啟更健康、更平衡的生活。」iFIT 行政總裁 Kevin Duffy 表示,「iFIT 的內容激勵人們更主動健身,透過即時數據,不再只看重次數與心率,而是提供更智能、更直觀的指導,真正帶來改變。」

是次合作將為澳洲、加拿大、法國、德國、印度、意大利、新西蘭、西班牙、英國及美國用戶提供多語言版本的 iFIT 互動訓練、恢復計劃及正念課程。

關於iFIT Inc.

iFIT Inc. 是全球領先的健身科技公司,致力於創新互聯健身方案,幫助人們活得更長久、更健康。iFIT 在全球擁有超過 600 萬位活躍用戶,透過其品牌組合如 NordicTrack、ProForm、Freemotion 及 iFIT 應用程式,提供沉浸式、個人化的居家、戶外與健身房運動體驗。iFIT 憑藉專屬軟體、創新硬件及引人入勝的內容打造完整生態系統,從有氧、力量到恢復訓練,陪伴用戶每一個健身階段。更多資訊請瀏覽 iFIT.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Samsung Health 的追蹤功能僅供一般健康與健身用途,不適用於任何醫療狀況或疾病的檢測、診斷、治療、監察或管理。透過設備及應用程式獲取的任何健康相關資訊,不應視為醫療建議,用戶應諮詢專業醫生意見。
2Samsung Health 藥物功能旨在幫助用戶管理其藥物清單及時間表。提供的資訊為來自 Elsevier、KPIC 及 Tata 1mg 的授權循證內容。
3Samsung Health Records 由 b.well 提供技術支援。Samsung Health Records 使用 b.well Connected Health 技術提供服務,方便用戶集中查閱醫療紀錄。此功能不應用於醫療診斷依據。
4Galaxy AI 功能需配合相容的 Samsung Galaxy 手機、Samsung Health 應用程式與 Samsung 帳戶使用。
5需 Samsung Health 應用程式 6.30 或以上版本。睡眠指導功能需至少 7 天睡眠資料(含 2 天休息日)。
6須配備相容的 Samsung Galaxy 手機、Samsung Health 應用程式及 Samsung 帳戶。

免責聲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權版本。譯文僅供方便瞭解之用,煩請參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請前往 businesswire.com 瀏覽源版本: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50710238796/zh-HK/

Contacts

傳媒聯絡人
Edelman(代表iFIT)
iFIT@edelman.com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她,是從學生時期就創下百萬電商佳績的女創業家;她,也是斜槓跨界、玩轉時尚與雪茄市場的超強銷售高手;現在,她化身「外泌體皇后」,正式進軍生技保養領域!陳珮珊領軍的煥泌生醫品牌 EXO QUEEN,今(19)日重磅推出四大外泌體保養品,以高規格研發與專利成分,打響美肌黑科技革命的第一槍!


同時,在煥泌生醫(EXO QUEEN)品牌的發表會上,新北市議員戴瑋姍與台北市議員王孝維親自到場站台,推動本土健康、美麗為主的品牌!展現對本土新產業及致力推動女性企業家的支持,為品牌注入了政治與社會的正面能量。

在煥泌生醫(EXO QUEEN)品牌的發表會上,新北市議員戴瑋姍與台北市議員王孝維親自到場站台,推動本土健康、美麗為主的品牌。蘇璽文/攝影


煥泌創辦人陳珮珊 從百萬電商女孩到美力領航員


「我的人生每一次轉彎,都是為了更靠近自己想要的樣子。」陳珮珊 2016年起以學生身份創辦服飾電商,憑藉選品美感與對客戶的誠意互動,迅速在社群打下口碑。2022年,她選擇結束電商事業,轉而與先生蔡勝濬經營雪茄品牌,在男性主導的市場裡創下單人千萬營收的驚人紀錄。


2024年末,她意外接觸到外泌體保養品,便一頭栽入這項充滿潛力的科技領域。2025年,正式創立煥泌生醫,以 EXO QUEEN 品牌之名,將科學轉化成人人可擁有的日常保養美學。

煥泌生醫創辦人陳珮珊、蔡勝濬,共同宣布煥泌生醫品牌 EXO QUEEN,重磅推出...
煥泌生醫創辦人陳珮珊、蔡勝濬,共同宣布煥泌生醫品牌 EXO QUEEN,重磅推出四大外泌體保養品,以高規格研發與專利成分,打響美肌黑科技革命的第一槍!蘇璽文/攝影


逆轉肌齡不是夢!外泌體科技+女王級研發 打造美麗新武器


外泌體(Exosome)被譽為「細胞間溝通的超級快遞」,是目前醫學與美容領域的當紅炸子雞,具備修復、抗老、活化肌膚等多重效果。EXO QUEEN 煥泌生醫以「高品質、高效能、國際級標準」為開發核心,首波推出四款主打產品,直攻現代人最在意的肌膚、毛髮與睫毛保養痛點:


《煥泌緊緻生化脈衝面膜》


採用榮獲雅詩蘭黛全球前5大創新化妝品原料,運用外泌體技術,搭配專利「生化脈衝」,真正讓肌膚有感緊實、透亮升級!獲國際 INCI Name 認證,實力不藏私!


《奇蹟復活草滋養精華液》


含有來自北歐的專利成份「白樺蜜糖」及五重神經醯胺!使用「訊聯」上市公司外泌體,取得國際INCI Name化妝品成分國際命名,修護肌膚,一瓶搞定「熬夜臉」,讓你每天醒來都有仙女光。


《煥泌豐盈健髮安瓶》


業界首推!黑科技育髮神隊友登場!韓國積雪草外泌體+藍銅胜肽+豌豆精華,強化髮根,重拾濃密自信,不分性別都適用。


《煥泌賦活睫毛滋養液》


業界首創!專為睫毛量身打造的「小金瓶」,韓國積雪草外泌體+藍銅胜肽,日夜修護、濃密不糾結,讓你不用接睫也能「一眼定情」。

EXO QUEEN 煥泌生醫以「高品質、高效能、國際級標準」為開發核心,首波推出...
EXO QUEEN 煥泌生醫以「高品質、高效能、國際級標準」為開發核心,首波推出四款主打產品,直攻現代人最在意的肌膚、毛髮與睫毛保養痛點。蘇璽文/攝影


人人都能創業的「美麗共享平台」


除了產品研發實力,陳珮珊更關注創業機會的普及與公平。煥泌生醫採開放式代理制度,讓消費者透過品牌官網購買產品的同時,也能參與利潤分潤。


「我創這個品牌,不只是賣保養品,更想幫助更多人靠自己改變人生,不需要手心向上。」她強調,無論是全職媽媽、斜槓青年或創業新手,只要願意分享與努力,都能在 EXO QUEEN 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珊珊,做你的靠山,做妳想要成為的人!」這句品牌標語,也道出她對夥伴的承諾與初衷。


集結國外內高優質專業講師群 打造高端服務力


煥泌生醫集結13位專業講師組成堅強教學陣容,由多次海內外評審經驗的資深美睫導師朱芮沂老師領軍,帶領MS.R Lash 10位專精美睫技術的講師與3位美容護膚專家,正式成立「煥泌講師團隊」。講師所在位置遍及全台,從北部、中部到南部均有駐點,更延伸至海外,由來自香港的講師加入行列。


所有講師皆具備外泌體育髮、保養相關知識與實務經驗,並將以「煥泌生醫」名義對外授課,未來將開設一系列課程,從美睫、護膚到外泌體育髮應用,全面傳授專業技術,協助更多人掌握未來趨勢、打造高端服務力,掌握先進科技、拓展職涯藍圖,走向國際。


專業講師群如下:


朱芮沂 新北市中和Rassy Studio


陳宜文 台北 遇見Mi美學館


紀華馨 台北市Rassy Studio


邱采心 台北市頭等美學


林佳靜 新北板橋Mido 咪朵美妍所


李苡琪 桃園中壢壹柒美學


沈芷萓 台中RUEI’ STUDIO


黃詩雅 彰化 Amore Salon


林幸君 台南秝漾美學


林美伶 台南秝漾美學


陳雅君 Meijie美睫紋繡沙龍


何麗珍 高雄鳳山 iDear 美學


李欣倫 香港MEHER studio

隨著外泌體科技在美容與保養領域的迅速發展。煥泌生醫集結國外內高優質專業講師群 打...
隨著外泌體科技在美容與保養領域的迅速發展。煥泌生醫集結國外內高優質專業講師群 打造高端服務力。蘇璽文/攝影


美,不只表面,更是一種選擇!煥泌生醫 EXO QUEEN 將持續深耕外泌體科技應用,拓展更多高效產品線,未來也將布局海外市場,讓台灣品牌發光、發熱,讓「從自己出發的美」走進全世界的日常。


品牌資訊:


EXO QUEEN 煥泌生醫官網:http://exoqueen.tw


官方IG:@exoqueen.tw


官方Line: https://exoqueen.tw/mgm/ujPKm9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小黃瓜低卡又富鉀,控體重助消水腫。(資料照)

羅碧/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炎炎夏日,減重之路更顯艱辛,不少人面對高溫與食慾交戰,減肥進度大打折扣。營養師夏子雯於臉書「夏子雯-貼近你生活的營養師」發文指出,想在夏天有效瘦身又不失涼爽感,不妨多攝取天然又低卡的瓜類蔬菜,不僅能飽足解渴,更有助排便、抗氧化,推薦大黃瓜、小黃瓜與絲瓜三款「天然涼食」,甩肉又消暑!

大黃瓜:補水抗氧化、低卡又養顏

每100公克大黃瓜熱量僅13大卡,含水量超過90%,清脆口感不只消暑,更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提升飽足感。

夏子雯提醒,大黃瓜的天然抗氧化物質有助於舒緩夏日因陽光刺激而敏感的肌膚,是愛美人士夏日首選。建議可生食或冰鎮後涼拌,保留原味與爽脆口感。

小黃瓜:高鉀利尿、控重好幫手

小黃瓜每100公克約14大卡,鉀離子含量高,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鈉份、改善水腫,適合希望控制體重與體態者食用。

建議以涼拌或生食為佳,避免加入過多調味料,保留天然清甜風味。

絲瓜:消暑解便秘、富含維生素

絲瓜熱量僅17大卡,不僅能降火氣、舒緩胃脹,還含有維生素C與B群、礦物質及抗老化營養素。

夏子雯提醒,絲瓜中的天然皂素成分若未煮熟,恐引發腸胃不適,建議燙熟或清蒸料理,並避免重口味調味,才能兼顧健康與瘦身。

此外,夏子雯也加碼推薦減重水果可選擇蘋果、芭樂與小番茄。然而,小番茄雖然迷你可口,但每10顆就等於一份水果,攝取過多可能導致血糖升高,建議控制食用量。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瓜類皆屬中醫理論中的「寒涼性」食物,過量食用可能對腸胃不利,夏子雯強調,應適量攝取、均衡飲食,才是夏日減重與養生的最佳策略。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記者陸潔玫/綜合報導)掉髮問題逐年受到關注,不少民眾擔心髮量影響外觀與職場印象。除了遺傳與年齡因素,日本最新研究指出,日常飲食中的「高脂肪攝取」也可能是導致掉髮的關鍵之一。

示意圖/掉髮問題逐年受到關注,不少民眾擔心髮量影響外觀與職場印象。(擷取自 Freepik

根據《朝日新聞》報導,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研究團隊以老鼠進行實驗,探討高脂飲食與毛囊幹細胞之間的關係。研究發現,長期攝取高脂食物不僅導致肥胖,也會改變毛囊幹細胞功能,讓原本應生成毛髮的細胞「跑錯棚」,轉化為表皮細胞,進而導致毛囊萎縮與掉髮現象。

不只變胖還會變禿?日本研究揭「肥胖與禿頭」關聯

示意圖/研究發現,長期攝取高脂食物不僅導致肥胖,也會改變毛囊幹細胞功能,導致毛囊萎縮與掉髮現象。(擷取自 Freepik

毛髮生成仰賴毛囊內的幹細胞轉化為毛母細胞,才能進行生髮。然而,隨著年齡增長,幹細胞會自然減少或轉為其他組織。研究發現,高脂肪飲食會加速這一過程,甚至使掉髮速度快於自然老化。

在實驗中,老年老鼠僅需一個月高脂飲食,就出現毛髮稀疏的變化;而年輕老鼠則需數個月才出現類似情況。進一步分析顯示,高脂組老鼠的毛囊幹細胞大量轉化為表皮細胞,毛囊區域明顯退化,無法正常生成毛髮。

此外,研究團隊也發現,當幹細胞內累積過多脂質,會阻礙原本能啟動毛髮生成的訊號傳遞,導致生髮功能受損。這與單純老化導致的掉髮機制不同,但若兩者同時存在,掉髮狀況可能更加惡化。

負責此項研究的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教授西村榮美表示,「目前最直接的預防方法,仍然是避免肥胖與控制脂肪攝取。我們也會持續探索可能的治療與預防路徑。」

該研究結果引起廣泛討論,提醒大眾除了關注體重管理,也應留意飲食對毛髮健康的影響,避免過度攝取油脂以降低掉髮風險。

更多引新聞報導
貝佐斯辣妻以前長這樣!醫爆整形進化史 前後「對比圖」曝光掀熱議
新台幣匯價升破29元!再見「28開頭」 午盤狂飆驚見暴升2角多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美國男子卡拉森(Paul Karason)因長期服用自製的膠體銀,導致罹患罕見的銀皮症(argyria),最終全身皮膚變成藍灰色,成為一則罕見的醫學案例。在膚色改變前,卡拉森原本是一名白皙的男性,後來卡拉森也因為病症的關係,被網友戲稱為「藍爸爸(Papa Smurf)」。

根據《unilad》報導,銀皮症是一種因長期攝取銀而導致的慢性中毒,會使皮膚、牙齦、眼睛與內臟組織呈現藍灰色。通常在暴露銀數月或數年後發病,且變色部位多半集中於陽光照射頻繁的區域。卡拉森的病例成為此疾病最廣為人知的案例之一。

卡拉森在受訪時曾回憶,他之所以開始服用膠體銀,是因為當時正深受皮膚炎之苦。他透過電解技術自製銀溶液,每天攝取約10盎司,持續長達十年。

卡拉森曾宣稱,膠體銀讓他的胃食道逆流問題完全消失,也改善了長年困擾他的肩膀關節炎。卡拉森堅信這些好轉與銀的攝取密切相關,儘管醫界從未證實此療效。

直到一位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來訪,才讓他驚覺自己的臉色已經變化。對方當場驚訝地問他臉上是否塗了什麼東西,他才注意到皮膚與過去相比已經呈現類似迷彩妝的藍灰色。卡拉森在訪問中坦承,直到這時候他才開始正視問題。

後續卡拉森因心臟病發被送往華盛頓的醫院,當時他也患有肺炎與嚴重中風,最終宣告不治,享年62歲。其妻安娜(Jo Anna Karason)後來透露,丈夫並不喜歡「藍爸爸」這個外號,尤其當成人稱呼他時會感到不悅;唯有面對孩子時,他才會露出微笑。

卡拉森人生的最後幾年行動力大不如前,曾接受心臟三重繞道手術,是個重度吸菸者,並鮮少外出。他多數時間都待在家裡,熱衷於閱讀歷史類書籍與觀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他的妻子也指出,卡拉森長時間無法工作,生活型態日漸封閉,只在必要時才外出,例如前往銀行或購買菸草。

延伸閱讀

看更多CTWANT報導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4/7/23 18:47(7/23 19:51 更新)



台北醫學大學楓杏社會醫療暨醫學知識推廣服務隊,23日在澎湖縣5校,舉辦全縣高中國小生物醫學研習營、國小醫學體驗營,盼讓學員學習醫學相關知識。(台北醫學大學提供)中央社 113年7月23日

(中央社澎湖縣23日電)台北醫學大學楓杏社會醫療暨醫學知識推廣服務隊,今天在澎湖縣5校,舉辦全縣高中國小生物醫學研習營、國小醫學體驗營,將專業的師資及實驗器材等帶來澎湖,讓學員學習醫學相關知識。

台北醫學大學楓杏社會醫療暨醫學知識推廣服務隊,今天舉辦醫學體驗營與生物醫學研習營活動,為期3天,縣內的馬公高中、中正國小、馬公市馬公國小,湖西鄉湖西國小、西溪國小等5所中小學,參加人數規模比往年盛大。

醫學營除了結合衛教知識設計的遊戲、課程外,更配合澎湖縣政府衛生局希望宣導的主題,如了解失智症患者、眼睛保健等,將相關的衛教知識融入於課程和活動中,寓教於樂。同時也邀請多名北醫教授來授課、調整課程難易度讓學員容易吸收,也帶來各種實驗加深印象。

馬公市長黃健忠也專程至中小學體驗營,勉勵293名學員把握珍貴的機會學習新知,同時也感謝北醫楓杏團隊不畏舟車勞頓,長年持續致力於推廣醫學知識。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訂閱

除了舉辦醫學營之外,北醫楓杏長期在澎湖服務,這次也是他們第14年前往澎湖舉行巡迴義診、家庭訪視及醫學體驗營活動。他們一直致力於將醫學教育和醫療資源帶到澎湖,並傳遞正確的衛教知識。

今年的巡迴醫療義診活動將於7月26日至7月29日以及8月2日至8月5日舉行,計劃在2里、32個村落進行義診和家庭訪視活動。今年的服務不僅延續過去的地區,更整合各界資源,致力於提供更完整的服務體驗。(編輯:黃世雅)113072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7/12 13:12(7/12 13:51 更新)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攜手台北榮民總醫院、彰化秀傳體系及大水鑊醫院(Cho Ray Hospital)共同舉辦「台越國際論壇」,活動12日在越南登場,論壇匯聚超過40名醫學權威,針對「癌症照護」深入交流。(高醫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巧璉傳真 114年7月12日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12日電)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與越南胡志明市最大醫學中心大水鑊醫院簽訂合作備忘錄,拓展跨國醫療與產業鏈結合的合作版圖。雙方未來將推動醫療人員、學術資源等交流。

高醫發布新聞稿表示,高醫攜手台北榮民總醫院、彰化秀傳體系及大水鑊醫院(Cho Ray Hospital)共同舉辦「台越國際論壇」,活動今天在越南登場;論壇匯聚超過40名醫學權威,針對「癌症照護」深入交流。

高醫也於活動期間和大水鑊醫院簽訂合作備忘錄(MOU);高醫表示,未來高醫與大水鑊醫院將聚焦「推動醫療人員交流」、「促進學術資源共享」、「優化病人照護品質」及「發展共同研究」等領域交流,進一步拓展跨國醫療與產業鏈結合的合作版圖。

高醫提及,高醫院長王照元主講的「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應用」,獲熱烈迴響。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是傳統定序的升級版本,具備高通量、及時且精準的特性,可有效偵測癌細胞內基因變異,協助臨床醫師為病患量身打造個人化治療方案。

王照元表示,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讓治療對「人」而非僅對「疾病」,及時為病人選擇最有效的藥物與治療方案不僅能顯著提升治療效果與存活率,更有助於減少不必要的副作用與資源浪費,為罹患基因突變型癌症患者帶來真正的轉機。

高醫說明,論壇涵蓋「非侵入性癌症治療的突破」、「現代癌症手術」、「智慧醫療與新趨勢」3大主軸,其中高醫副院長戴嘉言剖析「台灣肝癌治療現況」、機械手臂手術中心主任黃敬文探討「大腸直腸癌的精準手術治療」、高醫副院長林宗憲則聚焦「智慧醫療在整合型照護中的應用」。(編輯:黃世雅)114071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