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閎新指出,這些「看起來雞婆」的孩子,背後蘊藏的是主動、敏感、堅持原則等珍貴特質;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在學校或團體中,有些孩子,總是熱心提醒大家關燈收玩具、為同學打抱不平,甚至自願當起「小老師」協助秩序。這些行為讓他們特別有存在感,卻也讓父母在欣賞與擔憂間掙扎。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黃閎新指出,這些「看起來雞婆」的孩子,背後蘊藏的是主動、敏感、堅持原則等珍貴特質,與其壓抑他們的熱情,不如透過適當引導,讓孩子學會在幫助他人與尊重界線間,找到最剛好的參與方式。
黃閎新在臉書專頁「前蹺家青少年 黃閎新 臨床心理師」分享,有些孩子像卡通裡的熱血主角,看到什麼不對,就想跳出來幫忙。提醒同學關門關燈、收玩具、注意安全,玩遊戲時總是在旁邊記得規則、當小老師示範怎麼玩,有時還會跳進去調解吵架,或默默陪在受傷心的同學旁邊。這樣的孩子,很容易成為班上很有「存在感」的人,而爸媽對他們的反應,常常也不太一樣:
「一種是覺得孩子超棒,像個小小里長,朋友一堆,每次放學都被一群人圍住,像明星出場一樣熱鬧。」另一種是有點擔心:「會不會太雞婆?會不會幫忙幫過頭?有時候對方根本不想被幫,還會被說多管閒事;最慘的是「公親變事主」,調解到後來自己也被罵、也生氣。」
心理師指出,家長看法分2種,一種是覺得孩子超棒,像個小小里長,朋友一堆,每次放學都被一群人圍住,像明星出場一樣熱鬧。另一種是有點擔心:會不會太雞婆?會不會幫忙幫過頭?有時候對方根本不想被幫,還會被說多管閒事。(圖取自freepik)
黃閎新表示,別急著說孩子多管閒事,他其實在練習照顧別人,這些行為背後,藏著一些很棒的特質,只是需要一點點引導,讓孩子學會怎麼拿捏:
●熱情主動型:想幫忙的心很強,可以教他觀察時機,有時「等等再幫」或「先問對方要不要」會讓人更舒服。
●溫暖細膩型:對別人情緒很敏感,也很有同理心,可以練習怎麼說話比較不讓人有壓力,例如「你需要幫忙嗎?」這類貼心的問候。
●原則堅定型:有些孩子對規則特別在意,別人違規就會焦慮。這時候可以和他聊聊:「什麼情境可以彈性?規則和人際的拿捏可以練習。」
黃閎新補充,這些「愛管閒事」的孩子,其實正在學習如何照顧別人、如何參與團體。我們要做的,不是要他們冷淡一點,而是陪他們學會怎麼剛剛好地在意。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