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健保卡》使用率不到1% 力推「非典型醫療場域」加入 – 自由健康網

by 健康編輯
0 comment


民眾透過手機出示虛擬健保卡的QR Code,在中榮診間前門診報到。(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健保署推動「虛擬健保卡」主打看病免帶卡,3年來成效仍有限,全國累計核發約116萬張,僅占人口約5%,依健保署中區業務組統計與推估,民眾實際使用率更不到1%。健保署表示,虛擬健保卡並非取代實體卡,而是提供民眾另一種就醫選擇,尤其在「非典型醫療場域」更有發展潛力。

健保署自2019年啟動虛擬健保卡試辦計畫,2022年起推動場域從遠距醫療、視訊診療與居家醫療,進一步擴大至一般門診。民眾可透過手機申辦虛擬健保卡,看診、領藥與實體卡同樣便利,再也不必擔心忘帶或卡片毀損,每次出示的QR Code僅限使用一次、5分鐘內即失效,避免被截圖盜用,資安更有保障,系統也具授權功能,可將長輩或15歲以下子女的卡綁定在自己手機上,協助就醫與領藥更方便。

健保署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累計核發虛擬健保卡已達116萬2815張,比起2022年底的38萬9243張,3年間成長超過2倍;全台提供虛擬健保卡服務的特約院所也從2022年的317家增加到今年8月的531家。

不過健保署中區業務組發現,虛擬健保卡的實際使用率仍不到1%,主因是醫師與民眾多半習慣使用實體卡,雖然在醫學中心、區域及地方醫院多已導入,但仍受限於民眾的數位落差與手機設備問題,推動不易,再加上醫療院所須負擔系統建置與維護成本,使虛擬健保卡的推廣速度明顯受限。

健保署統計,目前虛擬健保卡的實際使用仍以醫學中心為主,前段班幾乎由大型醫院包辦,包括林口長庚、高雄長庚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至於在「非典型醫療場域」中,羅東博愛居家護理所、馬偕居家護理所與羅東博愛醫院的使用量居前,主要應用於居家照護與遠距醫療。

健保署長陳亮妤表示,虛擬健保卡在宅急症照護、居家醫療、居家透析及遠距診療等「非典型醫療場域」更有發展空間,因為這些情境下實體卡使用較不方便,接下來會將推動重點鎖定相關領域,並設計「綁定獎勵」機制,鼓勵醫事人員協助病人開通虛擬卡,帶動更多院所參與居家與遠距醫療等計畫。

她也坦言,基層診所與衛生所常因設備不足卻步,健保署已將虛擬健保卡納入「雲端轉型補助計畫」,由資訊廠商協助系統整合,診所無須添購掃描器即可使用,未來也將持續升級系統,讓虛擬卡與實體卡可於同一流程中並行使用,提升院所意願。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Related Posts

Leave a Comment